年10月,56岁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因病去世。据说他在临终前有一个愿望,希望用自己一生的财富、荣誉来换取与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喝一次午茶。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些人宁愿花不菲的价钱去和巴菲特这样的老怪物同吃一顿午饭,却不会想起苏格拉底,我想原因在于这些人需要的是财富,而不是智慧。
当然,渴望与苏格拉底共度一个下午的不仅有乔布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不仅有同样的渴望,而且为我们呈现出了这场华丽宏伟的史诗级聚会。
苏格拉底之死雅克—路易·大卫年从西班牙的洞穴到地中海南边的埃及,经历过古爱琴文明后,我们的旅程终于来到了传统概念中的古希腊——这个孕育出西方文明最激动人心的地方,也是整个西方艺术史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所谓古希腊是继爱琴文明之后,在希腊半岛、爱琴海、土耳其西南沿海、意大利东部等地区形成的一个地理或文化概念,古希腊文明持续的时间约6个半世纪,普遍认为她开始于公元前年,一直到公元前年,这一地区被罗马人征服,将其变为一个行省。
要了解古希腊的艺术特点,首先需要对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发展脉络做一个大致了解。这就像如果要了解古埃及的艺术,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同样重要。
就有历史可凭的美学思想来说,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一开始为自然哲学中的一部分,首先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极盛于公元前5-4世纪,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时的雅典城邦大概有40万人口,其中奴隶就占25万,奴隶主和自由民们有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公元前五世纪处于极盛时期的雅典示意图虽然古希腊人也有宗教崇拜,他们修建了大量的庙宇、雕刻了无数的塑像献给自己所崇拜的神灵,但在他们所构建的神话体系中,那些神仙更像凡人,有着和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和种种糗事,其神话体系我们后文再表。
本章先借拉斐尔这幅《雅典学院》,来看看被后世敬仰的那些重要哲学家们,他们提出过什么样的美学思想,并影响了古希腊的艺术家、文学家,让他们在建筑、雕塑、戏剧、绘画方面呈现出与古埃及完全不同的面貌,而且一直影响了后世直到今天的西方艺术与审美习惯。
壹从《虎溪三笑》到《雅典学院》的超时空叙事
将不同时代的典型人物同置一框的绘画表现方式,对于熟练掌握各类P图工具的我们这代人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类题材也常常出现。例如:出土于陕西大同北魏时期(——年))的《列女古贤图》漆画,将舜帝、娥皇、女英与汉成帝、班婕妤等同绘于一面木板屏风上;传为初唐时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也是将从汉至隋朝13位帝王与他们46位随从同绘于一段绢上。
但上述这些画作均采用了一类连环画形式,每段人物故事之间彼此独立,更像是一种充满道德与*治说教的历史课本。真正让不同时空中的人物在一起互相交流沟通,表达画家主观的情绪、完成独立叙事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算是《虎溪三笑》图。
公元年(晋安帝元兴元年),在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大师召集下,名僧人和社会名流同在庐山结社,俗称白莲结社。这一年的陶渊明大概40岁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师陆修静还没出生,约-4岁。而中国古代的画家们为我们留下的多幅《白莲社图》中,就将陶渊明、慧远以及尚未出生的陆修静同置一框。
这三位儒、释、道的代表人物在庐山虎溪边的亲切会晤,也即后来“虎溪三笑”典故的由来。尽管这次会见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实发生过,这典故却蕴含着不同信仰间包容、开放、和谐与美好的寓意。
正是儒、释、道这三家相互竞争也共同发展的过程,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样态,也影响到如今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
《虎溪三笑图》册页南宋台北故宫博物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白莲社图》卷中的慧远、陆修静与陶渊明
在西方绘画中,一提到类似题材,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首先联想到拉斐尔(——年)这幅鸿篇巨制——《雅典学院》。
这是26岁的拉斐尔在——年间完成的一幅巨制,是他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在梵蒂冈所作的四幅湿壁画之一,另外三幅的主题分别是有关《神学》、《诗学》和《法学》。
说其为巨制并不过分,单就尺幅而言它约纵接近3米、宽超过了6米,画面中出现了50多位不同时期古希腊最具名望的学术明星。
拉斐尔《雅典学院》湿壁画-11年《雅典学院》从命题来说,主要是展现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前年)所创建的雅典学院。柏拉图在40岁左右结束四处云游后,开始在雅典城西北一处名为Akademy的地方创立了自己的学院。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所系统化的传授知识并进行纯粹学术研究的场所。
对应中国,这一时期便是春秋晚期,同样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若是按年龄而论柏拉图的活动时间比中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年)几乎晚了一个世纪,也就是说在孔子去世后约半个多世纪柏拉图才在雅典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中出生。
贰“与苏格拉底共度一个下午”
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主要教授和研究哲学、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动植物学等多项学科,这个学术机构算是整个西方文明最早的高等学府,英语中“学院(Academy)”的词根,就源自于此。雅典学院几乎延续了十个世纪,直到中世纪时才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
在拉斐尔的湿壁画《雅典学院》中,为这些古希腊学术巨匠们布置了一处华丽、庄严而肃穆的舞台——位于拱形圆屋顶下的大理石走廊和台阶,这些学术明星们或争辩、或书写、或冥想、或演算、或发呆,充分展示了画家本人对希腊自由思辨、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以及对真理不断执着追求的崇敬之情。
就像临终前的乔布斯一样,26岁的少年英才拉斐尔在年前,也非常渴望与苏格拉底共度一个下午。
在《雅典学院》中,他为我们呈现出了亲自参加的这场阵容豪华的史诗级聚会。
《雅典学院》局部,右起第二位是拉斐尔当然,作为一名很靠后的“后浪”,他也很有自知之明,将自己放置于画幅最右侧、靠着柱子的第二个不起眼的位置。距离苏格拉底,他还隔着托勒密、第欧根尼、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等一大群人。
上述这么一长串的学者名字,对于小明和小萍们来说,有些是听过,也随时可以说得出来,但对于他们所提出的思想、学术主张却不甚清楚。
不要着急,我们结合拉斐尔为我们留下图像,从他们的美学思想来作一番梳理。
拥挤于由华丽的柱子、宏伟的穹顶、圣洁的雕像以及华美大理石台阶中的这群性格各异、自由散漫的希腊人,在美学思想方面大体可分别代表着两个时期,其一是早期的美学思想奠基者,他们包括了毕达哥拉斯、德莫克里特、赫拉克利特等人,这群人致力于从世界本源和自然规律中去寻求“美”的规律和法则;
另一派则是由苏格拉底,以及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为主,他们主要致力从社会学的范畴来探讨“美”的规律以及“美”对社会的意义,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他集前人之大成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古典美学体系。
叁画面左下部的这群大神
在拉斐尔搭建的这个宏伟大厅中,从穹顶中射入的光线首先照耀着大厅上方左右两尊巨大的雕像,分别是左侧的阿波罗和右边的雅典娜。这两位分别掌管光明、音乐、智慧、绘画、航海等等的领域的神仙兄妹,自然比人类更多地享受阳光,实际上在整个画幅中,两位偶像洁白的身躯,占据了整幅画中相对明亮的调子。
《雅典学院》右上部女神雅典娜的雕塑我们先将目光向下,看看画面左下方围坐在一起、与穹顶同样形成一个半弧形的一群人,他们分别是些什么大神?
首次要出场的是这位坐在台阶上,身着粉红色长袍、有些秃顶的长胡子大叔。他捧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左手扶着墨水瓶,右手拿着羽毛笔。这个姿势虽然很不舒服,但并不影响他认真地做着记录,他面前有一位少女为他扶着块小黑板,上边画着供他推算参考的示意图;
《雅典学院》左下部细部1紧挨粉红长袍身后,还有一位同样秃顶的大叔,怀揣一张小纸片,就像考试作弊的学生一样,正在紧张地抄着粉红袍子的作业。三人身后,有另一位皮肤黝黑的头缠白巾的阿拉伯人,也伸长了脖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