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世界海运咽喉,苏伊士运河在刚刚送走搁浅事故货轮“长赐”号之后又堵了。这次是一条名为“Rumford”的意大利油轮,因轮船引擎故障而被困在了苏伊士运河的大苦湖航段,导致苏伊士运河再次停航。尽管几个小时之后事故货轮被拖走,但是依然引起了国际油价短暂暴涨和市场恐慌。
如果说上一次苏伊士运河被堵,还可以归为天灾,那么现在苏伊士运河一而再再而三的因船只事故而阻塞,就显然不能归结为天灾了。苏伊士运河为何没有拓宽,运力为何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国际纷争和现行国际秩序的重大缺陷?导致苏伊士运河频频被堵的背后更多的是人祸。这才是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渴望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和根本动力,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埃及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苏伊士运河也是埃及民族独立的象征,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深厚历史。
近代的苏伊士运河修建是在18世纪末,拿破仑占领埃及时计划提出的。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绕过当时被英国控制的大西洋航线直接东方,威胁当时英国殖民地印度,沟通中国市场和东南亚香料产地,是法国修建苏伊士运河的最大诉求。可以说从一开始,苏伊士运河就与战争和贸易紧密相关,苏伊士运河的修建、改造从来就不是埃及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牵扯到世界地缘*治的变革。
然而,由于法国人当时错误的勘定,以及拿破仑之后在欧洲大陆的战败,法国才被迫放弃了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计划。直至年,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苏伊士运河才开始由法国驻埃及领事斐迪南主持,在当时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的特许下开工建设,并成立了股份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整条运河动用了几十万埃及劳工,历时近11年,最终于年11月17日通航,当时河道仅宽约60米。
此后,由于债务问题,尤其是年之后,法国爆发再次革命,法国进入第三共和国时期,整个法国对于运河的运营早已经有心无力。于是,年,苏伊士运河被转卖给了英国。年,英国派兵进驻运河,年,英国与埃及签订《英埃条约》,英国坚持保留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可以说,整个苏伊士运河最初的开凿与埃及和中东,一分钱关系都没有,除了土地和劳工外,苏伊士运河完全就是各个帝国的角力场。因此,苏伊士运河也成为了埃及和整个中东地区民族觉醒和独立运动心中永远的伤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才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苏伊士运河历经了年的时间才重新回到了埃及民众的手中。
但是,埃及的举动显然触犯了当时英法等西方各国财团的利益。于是,战争就也不可避免,年10月29日,以色列*队在英法等国的策动和支持下,入侵埃及,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随后年,年,先后围绕着苏伊士运河和以色列问题,先后爆发了多次中东战争。为了抢回苏伊士运河,英法甚至计划直接出兵埃及,*舰就横在苏伊士河口。而当时的苏联为了支持埃及制衡英法也一度扬言,只要英法出兵入侵埃及,苏联就将动用核武器。最终核大战的威胁下,英法才被迫妥协,承认了埃及对于苏伊士运河所有权。
就此,苏伊士运河就此成为了埃及民族独立和自主的象征,绝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甚至连外国资本的入股、投资,也都被视为对于埃及民族独立性的挑战。苏伊士运河不仅是埃及的钱袋子,更是兼顾埃及国家安全、领土完整、民族独立的安全保障。
试想,如果一个钱袋子不能被自己控制,那么修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对于埃及并非是苏伊士运河越宽越好,不仅要保证通航,埃及还要保证随时有能力阻断、控制运河。运河的控制权就是埃及手中的经济“核弹”。
当然,这也不说明埃及就不愿意去提高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从而更多地收取过路费。历史上埃及对于苏伊士运河的改造和扩建一直在进行。目前苏伊士运河早已经从最早的60米宽,逐渐拓宽到了今天的约米。年,埃及*府还斥资80多亿美元,将苏伊士运河改造为双向行驶,只是由于最后资金不足,至今改造了一半就没有下文。
对此有人不禁会问,目前世界贸易量的10%左右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每年约有1.9万艘船舶需要穿行苏伊士运河,每年仅收取通行费一项,埃及*府就将收入近60亿美元。那么,为什么埃及会没钱来修建运河呢?
这其实还要从年欧美以及以色列等西方国家策划的所谓“阿拉伯之春”讲起。年金融危机之后,油价大跌,中东国家先后陷入经济危机,再加这些国家由于个人独裁和*人专权导致的腐败,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于是,西方开始利用这个契机先后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多国策划、煽动街头*治,颠覆原有*权,扶植亲美*府。
最终的结果是,埃及等中东国家先后陷入内部混乱,不仅经济建设无从谈起,为了维持*府开支更是债台高筑。根据埃及财*部数据显示,埃及在年至年财年的总赤字为亿埃镑,约合亿美元,赤字总额已占GDP得6.5%。埃及中央银行发布报告也显示,年6月底的埃及*府的外债也已达.5亿美元,几乎和埃及*府当年财*收入相当。
尽管埃及从苏伊士运河收入了60亿美元,但依然是杯水车薪。在国内经济动荡的情况下,埃及没有能力继续投入苏伊士运河的建设,同时由于*治因素,埃及更不可能允许外资进入苏伊士运河的投资。这就成为了苏伊士的运力无法提高,通航安全难以保障的根本原因。
因此,历史围绕着苏伊士运河,产生了一个因果循环。欧美对于中东的争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正在威胁着世界经济发展。欧美对于自身绝对安全和秩序的追求,恰恰是对安全和秩序的最大威胁。堵住苏伊士运河的不仅仅是油轮,更是目前以欧美为主导的畸形发展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