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9日是非洲联盟成立20周年纪念日。埃及前总理伊萨姆·谢拉夫指出,自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双方在经贸、基建、抗疫等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双边互信不断加深。中方在合作中秉持“五不”原则,充分尊重非方自主权,与一些西方媒体编造的“搞新殖民主义”、制造“债务陷阱”等说法完全不同。展望未来,中非友好合作前景依然广阔。
作者:伊萨姆·谢拉夫
(EssamSharaf)
埃及前总理
自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非洲经济也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在年新冠疫情尚未在非洲大规模暴发之前,十多个非洲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超5%。
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引领中非关系提供了整体性的战略框架,促进了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外交、贸易、安全与投资等多方面的联系。
年论坛成立之初,中非贸易额仅为亿美元左右;而到了年,中非贸易额已攀至约亿美元,增幅近20倍。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为亿美元,较年增长近倍。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为非洲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助力。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铁路和公路已分别超过公里,还有近20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在民生领域,中方在非援建了45座体育馆,医院和医疗中心,以及多所学校。此外,中国有数千家在非经营的企业。中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输华零关税待遇,目前受惠商品已增至近项。
非洲大陆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西方发达国家自然也有意拉拢。不过,在对非合作和对非援助成效方面,中国无疑走在各国的前列。中国对非投资效益令人瞩目,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倡议”的数据,从年到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从仅占美国水平的2%增至55%。全球统计数据库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年至年间,中国在非项目平均每年创造约个就业机会,而美国约为1个,法国约为个,英国约为个。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在非投资的涉猎之广、态度之诚可圈可点,因而其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可谓实至名归。为与非洲各国夯实互信,中国一以贯之地坚持“五不”原则,即:中国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治私利。
中国外交部表示,未来三年至更长一段时间,中非合作的主题是“深化中非伙伴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之际,这一主题尤为重要。在疫苗捐赠、助力疫苗本地化生产、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资,以及支持抗疫能力建设等方面,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关键援助。例如,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科兴与埃及生物制品与疫苗公司(VACSERA)达成了疫苗生产的合作。年6月,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延长缓债期限,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中方鼓励中国有关金融机构参照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根据市场原则同非洲国家就商业主权贷款安排进行友好协商。”
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遭到了一些西方国家莫须有的污蔑抹黑,诸如中国在非“搞新殖民主义”、给非洲制造“债务陷阱”等论调层出不穷。
这些西方媒体挑起舆论战,意在给中非关系的正常发展制造障碍。实际上,大部分债务是来自回报周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而这些项目从就业到扶贫,都实现了十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此外,这些项目的实施也是非洲国家基于自身国情而独立作出的决定。
展望未来,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望更上一层楼。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原标题为BroadvistasawaitasChina-Africarelationsdeepen
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
宋平栾瑞英
编辑
张钊
实习生袁嘉忆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