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通俗地说,·就是计算年、月、日的规则和方法。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曾有过自己的传统的历法,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公认的、通用的历法却只有一种,人们给了它个恰当的名称,叫。公历。。也有人似是而非地将这种公历叫作。西历。,好象它是西方的产物,我们只能说这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实,公历的原型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
古埃及大体上处于今天埃及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尼罗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这里的居民。从遥远的古代,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埃及人民已过着定居务农的生活。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从事农业生产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上涨,?至10月泛滥达到高潮,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物灌满了久早的农田。随后,洪水逐渐退去,田地里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11月进行播种,禾苗生长时期少不了还要有繁重的人工灌溉,这样到了次年三至四月一般都可望获得良好的收成。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亲自考察埃及,他认为这块土地是尼罗河的礼物不能不说确有相当的道理,
埃及人民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作到不违农时,很早就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比较准确地计算日期,即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把历年尼罗河泛滥的时间刻在杆子上,刻了好多的记号然后加以比较,有心人终于发现,两次泛滥的间隔期大约是天:埃及人也不断地观察天象(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迷信的目的),他们发现天狼星(空间最亮的恒星,其直径为太阳的两倍)与太阳同时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每一个周期也相当于这样的时间长度。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天;据说在公元前年(还有年等说法)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泛滥的潮头达到孟斐斯(今天开罗附近)的时候,正好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面上升起,于是这一天便被定为一年的起点,埃及人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岁末节日,这就是埃及人的太阳历,平心而论,古埃及人取得的这项成就,主要的不是靠了他们那一点天文知识,而是靠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埃及人所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与通常所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回归年时间——天5时48分46秒相比较,只相差约l厂4天,这在当时已经是够先进的了?但是,一年相差1/4天不觉得,经过四年就相差一天,经过多年就相差一个月,经过年,历法上的时间比实际时间要快了半年,寒暑正好颠倒了过来,这样,必须再经过年,才又转回到原来的起点,来了个周而复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埃及人在使用太阳历的过程中逐渐地察觉到这项历法的出入,以及它给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不过想要加以纠正已经办不到了,只好由管理此事的僧侣作些临时的调整和补救。
当然,埃及的太阳历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公历。然而我们所用的公历,同古埃及的太阳历却有过一段历史的因缘.在欧洲,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历法,但比埃及人的历法误差要大得多。相传公元前八世纪古罗马的奴玛王在位时期,曾参照希腊人采用的太阴历而厘订罗马历法,规定——年为12个月,其中1、3、5、8四个月每月31天,2、4、6、了、9、10、11七个月各29天,12月为28天,全年共计天,比回归年短少约10天。由于误差大,在实际应用中矛盾很多。
公元前年,希腊天文学家米顿为了适当调整太阴历的岁差过大,在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19年中设置七个闰月的办法,即工9年中有七年为13个月,所谓19年七闰法。。它比希腊人已有的。八年三闰法,J更接近于回归年。不过,米顿这项有意义的发明,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公元前一世纪中期,罗马*治家恺撒打败他的对手庞培,取得独裁大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也包括历法改革。当时罗马是雄踞地中海的霸国,奴隶制经济仍处于上升阶段。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更为准确的历法。公元前46年,恺撒聘请埃及亚历山大城(它是地中海东部的文化中心)天文学家索西格尼,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为罗马编制历法,于是,埃及人民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便正式传入欧洲。
恺撒时代改订的历法,对埃及太阳历每年约1/4天的误差作了初步调整,办法如下:平年定为天,闰年定为天,每四年置—-闰年。1、3、5、了、9、11每月31天,4、6、8、10、12每月30天,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这样一来,就更加接近回归年了。因为恺撒的姓氏是儒略(又译尤里乌),所以这项历法便得名‘儒略历。,也可以称为。恺撒历,J,它从公元前45年起开始实行。又因恺撒生在了月,就将了月叫作。儒略月。。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因他生在8月,于是从2月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为大月,以显示他的位尊并不在恺撒之下,从此8月被叫做奥古斯都月”。闷时将9、11两月定为小月,10、12两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就与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相差不多了,即l、3、5、了、8、工0、工2月,每月31天,4、6、9、1工月,每月30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由此可见,各月份天数的参差不齐,本无天文学上的根据,完全是统治阶级人为造成的。
公元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召开基督教史上的第一次主教会议,会上确定儒略历为基督教历法,但没有规定以哪一年作为它的起算年代。到了公元年,罗马僧人小狄奥尼修硬把传说中的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其实这已是所谓。圣诞”之后的五个多世纪了公元。
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诞生年,/(以拉丁文A.D·表示),它标志着公历纪年的起点。在此以前称为公元前,意思是基督以前。
十六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有了迅速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历法的要求又被提上了日程。儒略历虽然胜过埃及的太阳历,但较之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多年,至十六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竟延迟10天,比如说,春分本应在3月21日,可是历法上却是3月11闩,这也给教会带来了相当的麻烦,按教会的规定,耶稣的“复活节。在春分过后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耶稣究竟是在哪一天。复活。的,也自然成了问题。这就是教会积极主张改历的原因。那时候教会的权力是很大的,恐怕也只有它才有推行改历的力量。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年组织一批天文学家,按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天文数据,对儒略历作了有限的但是重要的修改,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历法匕年10月5日至14日之间的10天宣告撤销,继土0月4日之后为10月乃日,从而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二)过去每四年置一闰年,年共计闰年,现在改为年中有97个闰年,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设置闰年的方法是:被4除尽的那一年为闰年;但是逢百的那一年只有能被除尽的才是闰年,除不尽的则不是,如年是闰年,年、年、年皆不是,年又是闰年。这就叫作。格里高利历”,也就是当今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我国,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后,于年开始采用公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府明令宣布,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定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传统的。旧历”(农历)。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各月份的天数规则性不强,虽已约定俗成但使用上仍感不便,特别是每经过三千几百年,它还将会有一天的误差。所以,继起提倡改历的也不乏其人。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天文知识的不断探索,现时历法中的缺陷必将得到改进,使之更加方便易行,更加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