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一夫多妻”,男人多是向往、憧憬,而女人则是唾弃、厌恶。在古代,一夫多妻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男子第一个娶的妻子是正妻而其他的则叫做小妾,很多男人都娶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女人,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当时男尊女卑的观念导致了一夫多妻的盛行,那时人总是以一个男人拥有多少女人来衡量其身份与财力。可在年后,中国开始施行一夫一妻制,那在年以前那些人娶的小妾是如何处置的呢?
“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的来源
“一夫多妻”最早开始于氏族社会末期。因为当时男女生产力的差异,身强力壮的男性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那时的人们聚集生活的社会环境也由母系社会慢慢演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父系社会,并诞生出“私有制”。那时的婚姻其实就是私有制的产物,婚姻的本质是传宗接代和继承财产。为了确保男性传承遗产的后代为自己的亲生骨肉,男女双方结婚就要缔结契约,可这份契约只是用来单方面约束女子的忠贞并未约束男子,可以说是男性之间划分女性所有权的标志,所以身体越是强壮,越能捕获更多猎物来获得食物的男性便能拥有更多女性来为其传宗接代。再到后来,“一夫多妻制”便正式诞生于古埃及和古代欧洲,并在春秋战国后传入中国。
在春秋战国以前,古代中国是一夫一妻的,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男女人数大致相当,为了尽量满足每一个男子的生理需求并更好的繁衍下一代,所以“一夫一妻”最适合当时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直到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连年的战火不断,许多男性在战争中死去,男女比例逐渐失衡,失去丈夫的女性为了获得食物以及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就开始嫁给那些有钱的男人做妾,“一夫多妻”的现象便慢慢流行各国的上流阶层。
而在古代欧洲,因为《旧约全书》中亚当夏娃的神话故事,所以人们认为婚姻形式最初就是“一夫一妻”。再加上基督教开始宣扬男女平等,“一夫多妻”这种混乱的关系是要受到谴责的,所以“一夫一妻制”诞生了。直到欧洲工业时代的来临,大量女工出现,这时男女生产逐渐相当,“一夫一妻”才开始真正流行。
归根结底“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的出现都是因为男女生产力的差异和不平等才会出现的。
浅谈“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的利弊
我们先谈“一夫一妻”的好处。首先,从生理学来讲男女生育比例基本接近1:1,一夫一妻正好适应生理学,减少了社会上鳏寡孤独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其次“一夫一妻”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充分尊重了男女双方的权利,使得家庭更加的稳固。当然“一夫一妻”也有弊端。男女双方在长期生活在一起后,夫妻之间难免产生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增多与扩大,夫妻双方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大,彼此之间也会愈发冷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年之痒”。若是无法修复这些矛盾与隔阂,夫妻两方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离婚。这就是现代人离婚率不断升高的原因。还有婚姻中若是有一方无法满足另一方的生理需求,那么另一方就会去寻找情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严重破坏了人类道德,败坏社会风气。
一夫多妻同样也有利弊。一夫多妻的好处就是能扩张自己家族的势力。家族之间经常会用联姻的方式来结交,笼络其他家族以扩大自己家族的势力。一般来说为了尽可能扩大自己家族的势力,一个男人会娶一个较为强大的家族的女子为妻,其他实力较弱家族的女子则娶为妾。所以“一夫多妻”能尽可能的为自己家族扩张势力。还有就是离婚率的下降,当男子对女子不再感到兴趣时,不用将她休掉,可以再娶其他女子做妾。“一夫多妻”的坏处也有很多,过多的妻妾使得家庭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一旦发生家庭纠纷就很难处理,家庭和谐难以维系。还有就是一个男人拥有更多女人作为其伴侣就意味着有其他男人难以找到女人来做妻子,社会上光棍的数量就会增多,社会稳定就难以维持。
“一夫多妻”最完美的代表——韦小宝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鹿鼎记》的男主角,他重情重义、机智聪明,每个人在初看到这个角色时都十分喜爱。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娶了七个老婆,成为了切切实实的人生赢家。可以说韦小宝就是“一夫多妻”中最完美的代表。韦小宝的7个老婆身份,性格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有身份高贵的公主,也有那流浪江湖的女侠,有刁蛮的建宁公主,有温柔可人,百依百顺的双儿和曾柔,也有那冷傲的方怡与阿珂。但就是这些身份,性格差异极大的女人都被韦小宝所娶,并且融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所以说尽管韦小宝所娶的妻子数量比起某些人不算是很多,但他所娶的女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各有千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韦小宝是“一夫多妻”中最完美的代表。
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那以前的小妾到底何去何从
年新中国建立,《婚姻法》颁布,“一夫多妻制”被明令禁止,*府对那些小妾的态度是遵从她们的个人意愿。愿意离婚的小妾,可以进行马上离婚。如果男方阻止,那么就由新中国*府的人出面强制执行。这些脱离男方家庭的小妾可以分割男方财产,*府为保证她们的生计,还会为她们提供工作。而那些不愿离婚的小妾可以继续生活在男方家里,男方也不能赶走她们,并且同样拥有分割男方财产的权利,但不能拥有男方妻子的名义。可以说,新中国*府这样的决策是很人性化的,既保障了女性的权益,也考虑到个人的意愿。
结语
无论是“一夫多妻”还是“一夫一妻”都是历史演变、进化的产物,他们本身都有存在的必要,都很符合当时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来比较这两种婚姻形式。我们也不必去歧视那些做小妾的女人,她们大多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家庭而牺牲去做的小妾,说到底她们也只是一群可怜的人。我们应该去同情她们,尊重她们。在如今“一夫一妻”的婚姻中,我们也要对自己的伴侣忠诚,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本文由古史集谈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