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尼罗河来信荒年家书赫卡纳克特书信
TUhjnbcbe - 2022/10/7 8:24:00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在埃及学中,最能反映古埃及人社会生活的一类史料是书信。古埃及的书信分为几大类,有流转于宫廷和各地官僚机构间的公务信件,有亲人朋友之间联络感情、沟通讯息的私人信件,还有生者祈求死者帮助的“给亡者的信”。上至法老和维西尔,下至普通百姓,都可能凭借书信来传达讯息、互通有无,因而信件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从行*、税收、贸易、祭祀这些国家大事,到田产、收成、官司、家庭纠纷这些日常琐事,均在书信中留有记录。但由于书写的主要载体——纸莎草纸的脆弱性,现存的信件大多发现于密闭、干燥的环境中,例如萨卡拉和底比斯西岸的墓葬里。部分重要的书信也会被后世作为范本传抄,保留在书吏们日常做练习用的写字板、陶片上,或被收录于神庙藏书中。

古埃及社会的识字率仅有百分之一左右,会读写的多是拥有一定财力和社会地位的男性,但村镇中也有专门收费为人代写信件的书吏。与纪念建筑上惯用的圣书体象形文字不同,古埃及的信件一般由草书体写成,且拥有固定的格式。从中王国(-BC)开始,抄写“信件模板”(kemyt)就是年轻书吏们在学校里接受的主要训练之一。书信的开头通常是被称为“孟菲斯套语”的“客套话”——首先是问候收信者,然后是一段祈愿主人身体健康、受到神灵庇佑的祝福语。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写信者通常自称为“您谦恭的仆人”,并将收信者称为“主人”,此外还会写上双方的一系列头衔、职位等。如果双方地位平等或是有血缘关系,则以“儿子致母亲”或“你的兄弟致某某”开头。有时通信的对象可能有多位,写信者就会在段落的开头写明“这是写给某某的话”或“致某某”。写好的信件通常被折成几折,外侧有写信者和收信者的名字,以细绳捆好,并在绳子上打上黏土制的封印,以确保信件完好无损地到达收信人手中。重要的公务信件往往有专职的“信使”呈送给各级官员,但私人信件就只能依靠亲戚朋友、家中的仆人甚至顺道的路人帮忙传递了。有时为了节省纸张,人们可能会在用过的纸莎草纸背面写信,或是写在其他便宜易得的材料上,例如在底比斯西岸的麦地纳工匠村,工匠们往往会将简短的字句写在小陶片上,托经常进出山谷的警卫帮忙送信,这样的“小字条”缺乏私密性,因而内容多与订购颜料、工具和生活用品有关。

在-年的发掘季,考古学家在位于底比斯西岸的代尔巴哈里(Deirel-Bahri)的一处岩凿墓中发现了一批写有书信的纸草,当时这些纸草和其他建筑材料一起填充在墓道的斜坡里。墓葬位于11王朝(-BC)的维西尔伊皮的大墓入口处,属于一位名叫“梅塞赫”的男性,可能是维西尔的家仆或亲眷。这批纸草包括五封书信和四份账目,其中三封信的署名是一位名叫赫卡纳克特的“卡祭司”,分别写给他的管家迈瑞苏、他在老家的家人、和下埃及的一位官员。账目中则记录了属于这位祭司家族的土地收入、牲畜数量、薪酬支出等讯息,使我们得以一窥中王国初期的古埃及人的经济活动和家庭生活的原貌。

赫卡纳克特的第一封信,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赫卡纳克特的本职工作是一位“卡祭司”。古埃及人相信人的灵*分为三种:“卡”、“巴”和“阿赫”,其中的“卡”需要食物的供养,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因此国王、贵族等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往往拥有自己的专职“卡祭司”,也称为“卡的仆人”,以便在下葬后能继续享用每日的供奉,确保在来世的永生。卡祭司通常以契约的形式获得来自墓主家族的一块份地,这块地上出产的作物既作为墓主的供养,也作为卡祭司的薪酬。由于赫卡纳克特的书信出现在维西尔伊皮(Ipi)的墓葬附近,书信中也模糊地提到了他所侍奉的墓主名为“伊普”(Ip),因而有学者提出赫卡纳克特所供奉的可能正是这位已故的维西尔。对墓主的供奉是每天进行的,赫卡纳克特需要常驻在底比斯。而除了身为卡祭司,赫卡纳克特还是一位小地主,他的家族和田产显然位于北方,信中提到了两个地名:“涅布瑟耶特”和“柏尔哈”,但具体的地点仍属未知,只能推测可能在三角洲附近。从账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土地主要出产大麦、二粒小麦、亚麻等古埃及常见的农作物,收获的谷物用来养牛、支付整个家庭的口粮和仆人们的报酬,以及租种更多的土地。赫卡纳克特的书信中虽然未出现在位国王的名字,但埃及学家们认为他生活的年代大约为12王朝初期、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统治的时候(约BC)。此时的埃及刚刚结束了第一中间期的南北分裂,但*局依然动荡——从其他中王国文献中我们得知辛努塞尔特的父亲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可能死于宫廷*变。然而对于普通埃及人来说,与自己的生计息息相关的则是尼罗河的泛滥——水位合适时,临河的耕地能得到足够的灌溉,而水位太高(洪灾)或太低(干旱)都意味着粮食的减产和荒年的到来。因此从文明伊始,埃及人就发明了一套监测洪水水位的方法,在古王国第5王朝的巴勒莫石碑上就已有了对水位的记载,在尼罗河上游的象岛、库姆翁布神庙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古埃及的尼罗河水位尺(Nilometer)。古埃及人的一年根据泛滥的周期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三个季节。从赫卡纳克特的信中我们发现,泛滥的水量影响着种植的作物种类。在第一封信中,他叮嘱管家迈瑞苏:“你要在低地种满大麦,不要在那里种小麦。但如果泛滥的水量够大,你就种小麦。”在第二封信中,他提到了由于水位异常而导致的饥荒,以致他所在的底比斯地区“开始人吃人了”,因此不得不减少全家的口粮。作为一家之主,赫卡纳克特通过书信远程监督着家中的大小事项,精打细算着每一分钱,在年景不好的时候也不忘“开源节流”,他所留下的书信生动地再现了四千年前古埃及“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赫卡纳克特的第二封信,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另一些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关于赫卡纳克特的家庭。家中地位最高的显然是两位女性长辈:他的母亲伊庇和可能是他姑妈的海特佩,他在第二封信的开头分别问候了她们,在口粮配给表中她们也位于全家成员之首。迈瑞苏、纳赫特是他的两位得力帮工,前者是管家,后者可能负责田地和牲畜,二人均已成家,但他们的小家庭也依附着赫卡纳克特的家族而生活。西哈托尔除了是帮工,也是家里跑腿的送信人。阿努普和斯奈夫鲁则很可能是赫卡纳克特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口粮配额仅有成年家庭成员的一半,但男主人对他们的疼爱在信中表露无疑——在第一封信中他曾要求迈瑞苏与两个男孩“同生共死”,在第二封信中,不想种地的斯奈夫鲁则被允许管理牲畜,且“不论他想要什么,都要尽量满足”,这和赫卡纳克特对待帮工们的刻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一位重要的家庭成员是赫卡纳克特新娶的妻子,信中提到了两个名字:“梅伊之女海特佩”和“尤特恩哈布”,詹姆斯·艾伦(JamesP.Allen)认为这两个名字均指的是这位新过门的妻子。从信中来看,这位新妻子受到了家里人的排挤,因而赫卡纳克特在第一封信中下令赶走欺凌她的女仆,又在第二封信中措辞严厉地要求家族成员尊重这位新人。但无论第一封还是第二封信中,赫卡纳克特都未曾直接问候她。此外,如果口粮配给表中的“梅伊之女海特佩”指的确是这位女性,她的地位显然远低于其他家庭成员——不仅排在表格中靠后的位置,所得到的份额也仅仅比赫卡纳克特的两个儿子多出1海卡特。这些家庭关系的细节,也通过书信这一独特的文献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是否能与古人共情?这些尘封千年的信件为我们提供了肯定的答案。当古埃及文明在媒体的渲染下成为现代人眼中遥远的空中楼阁,纸莎草纸上的家书和账本将我们拉回到普通人的世界——粮食和饥荒,土地和牛羊,工作和家人。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构成了古埃及文明的B面,也构成了历史本身。

附:赫卡纳克特的第二封信全文(译自爱德华·温特)

儿子问候母亲——卡祭司赫卡纳克特致母亲伊庇及海特佩:你们二位是否安好?是否平安喜乐、身体康健?愿底比斯之主孟图神保佑你们!

致全家上下:你们是否安好?是否平安喜乐、身体康健?不用挂念我,我还健康地活着。

看看吧,你们尚可饱腹,而其他人已饿到两眼凹陷。看看吧,整块土地都在死去,你们却没有挨饿,这全靠我在去南方之前,给你们安排好了足够的口粮!看看吧,现在洪水还是(很低)吧?我们得按照尼罗河泛滥的水量来确定你们的口粮,所以请你们每个人都忍耐点,毕竟时至今日,都是我想方设法使你们活了下来。

全家的粮食配额如下:

伊庇和她的女仆8海卡特

海特佩和她的女仆8海卡特

赫提之子纳赫特及其家眷8海卡特

迈瑞苏及其家眷8海卡特

西哈托尔8海卡特

塞涅布尼乌特7海卡特

阿努普4海卡特

斯奈夫鲁4海卡特

塞伊努特4海卡特

梅伊之女海特佩5海卡特

诺弗莉3.5海卡特

西特维瑞2海卡特

总计6袋,9.5海卡特大麦

(注):塞涅布尼乌特的口粮从他的北方大麦中支取;直到他启程前往柏尔哈之前,都随他支取口粮。

倘若你们对此心怀不满,看清楚,我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全家,事事都要我操心!俗话说,“就算只剩半条命也比死了强”。现在这世道,只有真正饿肚子才叫饥饿,我这里都开始人吃人了,别处也没人能得到这么多口粮。在我归家之前,还望你们坚持一下,因为我将在这里度过收获季。

卡祭司赫卡纳克特致迈瑞苏,及下属的赫提之子纳赫特:只要我的人还在工作,你就应当分给他们口粮。提醒你们,好好耕种我的每块土地,筛选(种子),埋头干活!(迈瑞苏),只要他们勤快,我就会感谢你,也不会为难你。我信中写到的口粮配额,要从Khentykhetyperty月的第一天开始,在以后每个月的第一天发放。另外,别忘了附近的10阿鲁拉土地,那是属于小伊普之子肯提伊克的,好好耕种它!给我勤快点,因为你们吃的是我的粮食。

把你从阿努普那里拿的东西都还给他!要是有丢了的,就照价赔偿给他。不要让我再写信跟你说这事,我已经说过两次了。

要是斯奈夫鲁想掌管那些牛,就让他管吧!他不想跟你一起种地,跑来跑去的,也不想来我这里。不论他想要什么,你都要尽量满足他,让他高兴。但如果有人拒绝接受这些口粮配额,他就应该来我这里,过过我的日子。

还有,我来这里之前,难道没警告过你,不要让海特佩的女伴离开她吗?不管是她的贴身侍女还是女仆都不行。仔细点照顾她,要是你在其他事情上也这么一根筋就好了。但倘若像你说的那样,你不想要尤特恩哈布在身边,你就该把她送来我这里。

我向我服侍的这个人发誓——我指的是伊普,任何人要是胆敢冒犯我的新婚妻子,都是跟我作对,我也一定不叫他好过。这可是我的妻子,你们都知道应当怎样对待一个男人的妻子,所以谁帮她,就是在帮我。你们当中又有哪一个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受人欺辱呢?所以我就该忍着吗?要是你们不能看在我的份儿上尊重我的妻子,我还怎么跟你们生活在一起?

注意,我托西哈托尔给你带去24德本铜,用来租地。拿铜、布匹、北方的大麦或是其他什么,在柏尔哈给我们租20阿鲁拉土地,挨着小哈乌的地,但得在你换到等价的油或别的(值钱的)东西后才行。提醒你,要格外勤快加小心!(因为)你是在凯培西耶(地名)的上好土地上。

这是卡祭司赫卡纳克特写给他在涅布瑟耶特的家人的信。

参考文献:

1.HansGoedicke,StudiesinTheHekanakhtePapers,Halgo,Inc.,Baltimore,Maryland,

2.EdwardF.Wente,LettersfromAncientEgypt,ScholarsPress,Atlanta,Georgia,

3.JamesP.Allen,TheHeqanakhtPapyri,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NewYork,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1
查看完整版本: 尼罗河来信荒年家书赫卡纳克特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