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DeathontheNile(中文译名《尼罗河上的惨案》)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曾风靡一时,该影片不但抽丝剥茧的讲述了一个疑窦重重的凶杀案侦破故事,还开创性地将埃及世界文化历史遗产古迹作为拍摄现场,让中国人大开眼界,卡纳克神庙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文\摄孙玮
埃及神庙之最
在现今卢克索的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神庙,它也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卡纳克神庙从公元前约年开始,历经十个朝代、五十多位法老、近两千年的不断扩建,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建造时间最长的神庙。有意思的是,在这二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后人总是追随着前人的建筑风格、绘画风格,使神庙的整体风格没有太大变化。
(大列柱厅)
卡纳克神庙是一个建筑群,至今保存的遗址占地就超过30公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供奉底比斯主神阿蒙神和太阳神的神庙,供奉阿蒙妻子战争女神穆特的神庙和孟修神庙,整个遗址群大致上是一个L型。
(墙壁上浮雕)
游卡纳克神庙是游客到访卢克索的最重要节目,如果时间不允许,建议宁可放弃卢克索神庙也不要错过卡纳克神庙。
(卡纳克神庙神道及第一塔门。)
与中国神庙类似,卡纳克神庙建筑群前有一条气势磅礴的神道,整齐地排列着两排狮身羊面像,与人们熟知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不同,这里守陵的是羊神,只可惜历史的风伤已令塑像没有几个清晰完整了。
(拉美西斯二世像及第二塔门)
神的迷宫
导游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巨石掉下的位置,拍摄的角度等。我却留意到,在非洲酷热的烈阳下,虽然满目残垣断壁,败墙老柱,但光影之间,身置于神秘而幽深氛围之中,那种恢弘非凡的气势,无与伦比的规模以及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垫,已完全超脱当年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强悍、粗犷而不失灵动的古埃及文明,不仅令人肃然起敬,更令人产生无比苍桑的感受。昔日的余辉仍在,今人如何能再续光芒?
卡纳克神庙的厚门、巨柱、高塔令人敬畏,但要充分感受到它慑人的气势,还得一直走到几近末端的奠坛后面,再回头向大门外望去,一条无任何遮挡的中轴线,让人的目光穿过重重厅殿、廊道、广场,跨过流水滔滔的尼罗河,直达好几公里开外的戈壁巨崖。记起曾读过的建筑史书,就是如此记述的:卡纳克神庙之所以如此著名,不仅因为它的壮丽,而且因为它的建筑元素,例如大圆柱和轴线式设计,先后影响了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
(卡纳克神庙中轴线)
从地图上可知,遗址群L型的底部以及竖型的两边,还有一些小型神庙,不过已经残缺不全,乱石遍地。没有导游的讲解,现场也没解说牌,因此无从知晓这些乱石的身份以及是何神的殿堂。方尖碑照耀世界的光芒
游卡纳克神庙,另一个关键词是“方尖碑”。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一件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它有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纪念性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象征。
在几近一片巨石废墟的卡纳克神庙,依然耸立着两座较为完整的方尖碑。较高一座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那位女法老颇有中国武则天和慈禧的传奇故事,她为了确立自己的地位,应天顺人,女王花了七个月的时间从几百公里外的阿斯旺采下石料制成当时全埃及最大最高的两座方尖碑,沿尼罗河长途运输,立在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圣的神庙里,献给太阳神阿蒙,并在碑上刻下铭文称自己为阿蒙神的女儿和儿子,以此证明自己承继大统的合法性。戏剧性的是,女王王座倒了,神庙的建筑也倒了,可两座方尖碑至今依然耸立。如今,人们仍能从碑身上看到大段她当年刻下的象形祈祷文字。
据说全世界现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29座,其中埃及本土现保存有9座。世界各地的古方尖碑,都是从埃及抢掠去的。在梵蒂冈的万神殿前、巴黎的协和广场、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莫斯科的胜利广场,都有方尖碑的踪影。
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图腾般吸引了后人的视线,曾引起的惊奇和欢赞表明当代人类对古典文明的崇尚和敬仰,使人们的心身、意念在经历岁月淬炼的伟大艺术面前颤栗着升腾,以致近现代,方尖碑的建筑形式仍有不少世人追随,如阿根廷的方尖碑为了纪念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四百周年而建,华盛顿的方尖碑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
想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