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
及
游
记
与古埃及神庙来一场邂逅
古代埃及存留下来的神庙以其宏伟的气势著称于世。一座座高大的方尖碑直插云霄,一座座巨大的塔门犹如屏障一般将所有的污秽之物拒之门外,一根根列柱仿佛支撑天地的擎天柱历经千年屹立不倒……似乎神庙中的每个部分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此次研学之行的第三个主题便是对神庙的考察。
如果一个人参观过几座埃及神庙之后,似乎会产生一种视觉疲劳。其原因在于,虽然埃及的神庙非常多,但是其结构几乎千篇一律。似乎每一座神庙都是按照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然而,如果细细观察,会发现留存下来的每座神庙都有其独特之处。
菲莱岛附近
此次神庙考察之旅,我们从埃及的最南部阿斯旺开始,溯流北上,考察沿岸的各大神庙。位于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亦称菲莱神庙)是第一个考察对象。前往神庙的工具只有水路。此处尼罗河的两岸景色十分美丽,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凸出在水面上。从岸边坐船,大约10分钟的路程,我们便到了神庙的入口。
菲莱神庙
菲莱神庙里供奉的是古代埃及最为著名的女神之一伊西斯。在神话中,他是冥界之神奥西里斯的妻子,国王保护神荷鲁斯的母亲。这座神庙的保存还算完好,其基本框架、墙壁上的刻画和文字都还大致存在。
但是十分可惜的是,由于后期基督徒等群体的破坏,墙壁上刻画的一些神灵的面孔已经被破坏殆尽。在某处的墙壁上,我们还能看到刻画出的十字架。漫步于伊西斯神庙中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会被墙壁上的象形文字、神庙以及国王的肖像所吸引,却忽视了一个细微却重要的部位。在神庙的一侧,留有几行文字,如下图:
最后的古埃及文字
这几行文字可能不起眼,但是他们却是古代埃及祭司留下的最后文字。了解古埃及历史的伙伴们都会知道,在埃及后期,象形文字这种古老文字几乎只有祭司群体才认识。而最后一批埃及祭司就是被困死在菲莱岛。因此,文字虽短,却十分重要。
尼罗河上的景色是十分美的,尤其是在傍晚时刻。在游轮顶部,喝着茶,欣赏夕阳中的尼罗河,也是很有情调滴!
在晚上7点多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孔翁坡,在这里我们要参观一座托勒密时代的神庙,即孔翁坡神庙。在古代埃及,一座神庙一般只会供奉一位主神,但是这座神庙独特之处就在于,神庙内部供奉着两位相互敌对的主神,即鹰神荷鲁斯和鳄鱼神索贝克。
神庙入口有两处门,分别给通往两位神灵的神龛处。在神庙的一旁有一口很深的水井,在当时这口井有两个用处,一是测量尼罗河水位,这也是古埃及水井的一个重大用处之一,另一个是养鳄鱼。说到鳄鱼,在神庙的不远处有一个鳄鱼博物馆,其中陈列着好多体型巨大的鳄鱼。
与孔翁坡神庙同一时代的另一座神庙是爱德福神庙。我们是在清晨时候坐着马车前往该神庙的。虽然太阳已经出来了,但是空气还是挺凉的。驾马的小伙儿人很好,让我也上前面控制马车。
驾驶着马车前往爱德福神庙
爱德福神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目前存留下的最为完整的一座神庙,其完整不仅体现在神庙的基本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墙边的文字与神灵肖像上。这座神庙供奉的神灵是鹰神荷鲁斯。在神庙里摆放着两个生动的荷鲁斯雕像。
荷鲁斯
这座神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内部的天花板和柱子。
爱德福神庙内部的柱子
在罗马时代,许多基督徒进入神庙内部生活,由于长期的生活做饭,天花板上已经熏得十分黑了。要说这座神庙里的柱子有何特别之处,莫过于其形态、颜色保存的十分完好。如果找好角度,能够排出十分漂亮的照片。
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是现存的最大的两座神庙。从细节上来看,两座神庙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
参观卢克索神庙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因此我们得以欣赏到它的夜景。卢克索神庙的内部已经十分破败了,但是有两处可能还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即塔门前的方尖碑和神庙内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列柱。此处的这座方尖碑是现存最高的。
在最初,方尖碑有两座,另外一座现在被放置于法国的协和广场。而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柱子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可能是因为每一根柱子都是十分粗大,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站在任何一根柱子下,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卡尔纳克神庙是我们考察的最后一座神庙。这座神庙的占地面积真的是太大了。我们总共在这座神庙中停留了5个多小时。虽然神庙显得十分残破,但是其中的列柱大厅还是很宏大的,整个大厅里,一共有根柱子,每一根都十分巨大。墙壁上的文字的刻画还是可以分辨的。下面这幅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敌人只是显露出脑袋和被束缚的双臂。在头部下方的圆圈中分别刻写着他们各自的名字。
在古代埃及,庙有两种,一种是我们上述说的供奉神灵的神庙,另一种是供奉逝者的葬祭庙。除了考察众多神庙之外,我们也重点考察了一座气势恢宏的葬祭庙,即哈特舍普苏特葬祭庙。作为古代埃及最为著名的一位女国王,她的葬祭庙处处能透露出她的崇高地位。在最初发现这座葬祭庙的时候,已经是废墟一片了。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修复,才呈现出我们如今看到的这般模样。
这座葬祭庙有三处独特之处,第一处莫过于蓬特之地的绘画,描述了女王派遣人员前往蓬特的场景,其中多处细节至今仍十分生动,例如下面的鱼:
第二处是阿努比斯小神殿内部的王名圈。墙壁上所有王名圈里女王的名字都是抹掉了,剩下的只有图特莫斯三世的王名圈。其背后暗示出了当时的权力之争:
第三处独特之处在于葬祭庙第二层女王的雕像。雕像的某些部位还有些许残色。雕像中的女王,面容和蔼且饱满:
小伙伴儿,看过来哈!
如果你喜欢古代文明,特别是古代埃及文明。那你算找到组织啦!小编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