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比人与人之间更难处理的借贷关系?如果有,那一定是国与国之间的借贷关系!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俗语,为了保证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起诉、资产冻结、查封、法拍”都是必要手段,更有甚者会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老赖意味着寸步难行。
对老赖的惩戒十分奏效,但这毕竟是基于国内的法律体系,全国范围内的每一位公民都受同一法律体系的约束。
但国与国之间就不同了,“你有你的法律,我有我的标准”,我就是赖账,你能拿我如何?
债务国欠钱不还,债权国到底如何才能拿捏它呢?
这要是放在多年前,在那个野蛮的年代里对付这种野蛮的行为,当然就要采取野蛮的手段,直接开战或进行殖民统治是最常用的方法:
比如多年前,当时埃及的统治者伊斯梅尔一心为国谋发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着空虚的国库发了愁。
“没有钱就借”!找谁借?当然是找当时经济最发达的欧美。
欧美15国在接到埃及的借款请求后,问了一句:“你如何保证还款”?为此,埃及不惜以国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抵押,比如关税、土地税等税收。
于是欧美各国放心地把钱借给了埃及,成功借到第一笔钱的埃及尝到了甜头,一边大搞国内建设,一边继续举债继续抵押,雪球越滚越大,直到年滚到1亿英镑。
债多没关系,只要经济搞得好就可以了,但问题就在于埃及经济仍没有什么起色,外债到期、无力偿还。
话说伊斯梅尔也是个“狠人”,还不起就直接宣布了国家财政破产,以此来逃费国际债务。
“想得美”!当时的西方列强南征北战,哪受得了这个气!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联合起来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开进了埃及,进行了长时间的殖民统治。
这就是在那个野蛮的年代对付逃废债务国的手段,有些国家因此遭到军事占领、殖民、割地,甚至直接从地图上消失。
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更“聪明”,直接放弃抵抗要求并入他国,纽芬兰就是一个例子。
现在的纽芬兰是加拿大的一个省份,但一战之前却是一个主权国家。
一战爆发后,小小的纽芬兰不断向加拿大各大银行进行战争融资,直至债务总额滚到了国民收入的3倍,实在是无力偿还了。
债务压身的纽芬兰向之前的宗主国英国求助,“帮帮我吧,欠加拿大的钱还不上了”!
纽芬兰独立前就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英国一看机会来了,不如趁此再次将其纳入“日不落”的版图。
于是英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帮你还债可以,但你要放弃主权”。本以为好不容易独立的纽芬兰万万不能答应,没想到纽芬兰脑路新奇,“放弃主权就有人替我还债了,何乐而不为”?!
于是纽芬兰再次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来为其还债。
就这么还了几十年,二战结束后,英国也不想要这块烫手的山芋了,终止了还债。
这下纽芬兰彻底懵了!但转头又找到了更好的办法,直接投向了债主国加拿大,成为了加拿大的一个省,如此欠加拿大的钱就一笔勾销了。
以上两个例子很久远了,那个时期大家文明程度不高,债主国做出一些极端的事也说得过去,毕竟谁都不想借出去的钱“打水漂”。
当代,无论是债务国还是债权国,都文明了很多,在遇到无力偿还的窘境时,“以物抵债”是较为常见的方法。
比如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大量外债还不上,但俄罗斯继承了大批军事装备或物资,于是就拿武器抵债,反坦克导弹、战斗机等都是抢手货。
还有一个例子比较搞笑,80年代的时候朝鲜向捷克赊账回来了一批机械设备和电动车,总规模0万美元。
到了年,朝鲜也不避讳,直接告诉捷克,“债还不上了,我这有高丽参20吨,先抵50万美元怎么样”?
捷克一听都懵了,“20吨?我一年才消耗1.4吨,就是顿顿吃也吃不完啊”!
于是两国又坐下来谈,最终用更容易在国际市场转手变现的锌抵账了。
“以物抵债”是如今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除此之外,合作开发国内项目、申请贷款援助、请求减免利息、借新还旧、债务展期等也是很常见的办法。
“赖账”是行不通的,比起逃费债务来说,国家信用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我们个人一样,良好的信用是行走江湖的本钱,“失信寸步难行”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国家贫穷或者富有,能借给它钱是基于“国家信用”,相较于想方设法的逃费债务,债务国更在乎的是本国信用,这是一个国家能长期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本钱”,也是为什么各国都不担心“美债”会违约的根本原因。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