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船到卢克索。
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卢克索,史称“底比斯”,是古埃及中王朝和新王朝时期的首都,曾盛极一时。
和游轮告别,车行二十分钟左右,马路边两尊巨大的孟农石像迎面而来。虽风化严重,面目全非,但他仍以20米高的雄姿守护着身后早已消失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祭殿,饱经风沙,忠诚如一。
马路边有正在发掘的考古工地,遍地是宝的埃及!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坚固的石灰岩质地的山体内曾经埋藏着多少让人类无法用笔墨形容的奇珍异宝。从三千多年前的图特摩斯一世开始,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王朝的六十四位法老,先后选择了这里作为他们的再生之地。
尼罗河将卢克索一分为二,帝王谷在尼罗河的西岸,我们要乘坐费卢卡小帆船穿过尼罗河到东岸去。
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与我们擦肩而过,孩子们大声地吆喝着,与我们热烈互动,笑声久久地飘荡在尼罗河的上空。
码头上列队休息的游轮,蔚为壮观。埃及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倚仗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旅游是他的支柱产业。
卢克索街道干净,房屋整洁,绿化美观,尽显大家闺秀的优雅风范。
曾经是盛世之都“底比斯”的卢克索,自然是遗址遍地,古迹屹屹。高大雄伟的断墙残垣,依然可以从中一窥当年帝都作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不可一世傲居天下的雄霸气势。说“不到卢克索,就等于没到埃及”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卢克索对于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作用。
卡纳克神庙现存两座方尖碑,图特摩斯一世和她女儿——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哈奇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其中女王的方尖碑也是全埃及最高的方尖碑。
方尖碑由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几百吨,当初如何起吊和运输是永远的秘密。它四面都有精致的象形文字,法老们用之祭奠太阳神,彰示威严,炫耀胜利。
越往里走,大小二十几座神殿鳞次栉比,层层叠叠。虽断墙残壁,几近废墟,但依稀可见昔日祭祀礼仪之浓重,规模之宏大,一派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景象。
甲壳虫是古埃及的吉祥物。据说只要围着它转七圈,便能心想事成,一切顺利。
开心地和一大帮孩子们围着吉祥物转了一圈又一圈。埃及的孩子们性格开朗,喜欢与游客“嗨皮”。
在神庙内外,我们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神庙。从历史的角度,似乎现在的埃及和古埃及没什么瓜葛。
古埃及文化在外族的入侵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中遗憾地终止于公元来临的晨曦时分。
从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对埃及文化的唾弃和绞杀到阿拉伯帝国对埃及的彻底伊斯兰化,古埃及文化消失殆尽。自古至今,民族文化与国家强胜一脉相承,弱肉强食是这个世界颠覆不破的永恒真理!
埃及孩子们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开心快乐,什么时候遇见都是“互嗨”的没完没了。
红海的五星级酒店,绝对是茫茫沙漠中的世外桃源。
高大的椰树上的椰枣,不知道如何采摘。
椰枣最具当地特色,虽万里之遥,自然也要带点回去给家人们尝尝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