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东临印度洋,背靠地中海,是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罗马人将阿拉伯半岛分为三个地区:阿拉伯沙漠、阿拉伯佩特拉和阿拉伯菲利克斯。其中,阿拉伯菲利克斯包括以今也门共和国为主的南部阿拉伯半岛,这里土地肥沃,“菲利克斯”在拉丁语中就是肥沃、幸运的意思。
法国人制作的阿拉伯菲利克斯地图贸易是罗马帝国重要的收入之一,在征服埃及以后,罗马与印度之间通过红海和阿拉伯海的商业贸易量巨大,每年有艘罗马船队从埃及出发往来印度。阿拉伯菲利克斯南临红海,东朝阿拉伯海,是罗马船队往来补给的必经之地。谁占领这个地方,谁就能控制红海,独占与东方贸易的巨大利益。
红海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公元前26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开始着手实施对阿拉伯菲利克斯的征服计划。他派遣埃及总督加卢斯率领罗马军团沿尼罗河南下,一直攻到现在苏丹的纳帕达,与当地的阿克苏姆国缔结了同盟,确保了埃及南部的安全。
随后,加卢斯率军从埃及出发,横渡红海来到阿拉伯半岛,目的是进入阿拉伯菲利克斯,与当地的赛博伊人建立同盟关系或者彻底征服他们。1万名精锐罗马军团战士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纳巴泰人的贸易港口卢斯科姆登陆,并且顺带占领了当时还是两个小村庄的麦地那和麦加。
古代纳巴泰人然后,罗马军队向南进发,目的地是赛博伊人的大本营马里布。由于不熟悉当地情况,加卢斯在出发时带上了一个叫做西尔拉乌斯的纳巴泰向导。谁知这个向导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进入沙漠后用欺骗的方式误导了罗马军队,让他们用了6个月时间才穿越仅公里的沙漠。
罗马军队在沙漠中艰难行军疾病和缺水夺走了许多精锐罗马士兵的生命,待加卢斯带领麾下走出沙漠,来到马里布城下时,罗马军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经过一周的围城战,耗尽了罗马军队最后的战斗力,加卢斯不得不被迫率军撤退,用60天的时间返回了埃及首府亚历山大,这次远征让他失去了麾下的大部分力量。
赛博伊人首都马里布遗址虽然这次远征以失败告终,但是并不是一无所获。罗马海军经红海进入亚丁湾,占领了海洋贸易线上的必经港口亚丁港,为罗马商人前往印度夺取了一个重要补给基地。除此之外,罗马帝国还是成功地占领了红海北部三分之一的地区,并在阿拉伯的雷乌凯克美、埃及的贝伦尼塞以及尼罗河岸的科普特设立了海关,对来自东方的高级消费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
亚丁港是印度洋沿岸重要港口自此以后,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再也没有进入过阿拉伯菲利克斯地区,红海沿岸的赛博伊人和纳巴泰人依靠东西方的转口贸易,赚取了巨额的财富。然而从公元1世纪开始,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罗马人能够直接穿越阿拉伯海抵达印度海岸,阿拉伯菲利克斯作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最终还是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