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妇女,她们一个个昂着头,哀伤地高举双手,望着前方。有的好似要抓住什么,有的像是要掩面而泣,有的像是在祈求,悲伤的气氛弥漫着......
拉莫斯是古埃及两位法老阿孟董特普三世与阿孟霍特普四世手下的两朝元老,他死后遵循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念,尸身被放进坚固并绘有壁画的墓室。
古埃及人认为,现实只是生命的一段,人死后,灵魂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继续生活,并且得到安逸和幸福。于是,一些有地位的死者为自己建立了坚固的陵墓,在墓室里布置了许多精美的雕像和壁画。这些雕塑和壁画无所不包,把世间的山川、人物、狩猎、农耕、庆祝仪式都纳入其中。
《哀悼的妇女》就是拉莫斯墓壁画中比较典型的一幅。
图一、《哀悼的妇女》湿壁画绘制于大约公元前年拉莫斯陵墓
这幅壁画表现了一群妇女,她们一个个昂着头,望着前方,哀伤地高举双手。
古埃及墓室壁画的特点:
一提起古埃及,你会想到法老、金字塔和木乃伊,其实,古埃及壁画也具有强烈的古埃及特色,一看到这些壁画,就会想到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一、强烈的装饰性
古埃及壁画采用图解式、平面化处理方式,遵循重复、并列、连续等形式美法则,形象的处理图案感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图二、古埃及壁画,具有强烈的装饰感
二、人物造型独特
古埃及壁画人物像,其造型都是遵循着“比例法则”来绘制的。这是一种使用严格的几何网格定位法,来保证所绘制的对象能够准确地表现埃及人的理想或神圣的体型。它把人体分成十八等分,然后在网格上确定相应的点,以确立人体各部分的准确位置和距离。
“比例法则”还规定了人物行走步伐之间的比例和站立的比例关系。
人物造型的特点为:
1、侧面像,正面眼。
古埃及人物形象一般采用侧面像,但眼睛采用正面位,这是古埃及壁画的一大特点。
图三、侧面像,正面眼
2、正面胸部,侧面腿部。
这种在现实中做不出来的动作,合理地出现在古埃及壁画之中,但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图四、正面胸部,册面腿部
3、双膝并靠。
古埃及壁画形象比较呆板,双膝靠拢,正襟危坐,显得很庄重。
图五、双膝并靠
4、人物形象根据社会地位不同,呈现大小悬殊的处理方式。
壁画中人物大小比例悬殊,其实是一种社会地位的反应,并不是大人小孩的区别。
图六、社会地位不同,人物大小悬殊
三、色彩单纯
古埃及壁画色彩主要为:赭石、绿、黑和白四色,有时候也会配上土黄、灰蓝等色彩,比较典型。
四、主要作品赏析
1、《阿图姆与奥西里斯》
图七、《阿图姆与奥西里斯》约公元前﹣前年,湿壁画,埃及代尔巴赫里附近的王后谷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之妻奈费尔提蒂的陵墓壁画。
右侧的阿图姆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中的创世者,手执象征永生的柄状十字架“安可”。左侧是面容呈绿色的冥神奥西里斯,手持象征王权的钩子和连枷。奥西里斯被他的弟弟杀害后被封为冥王。
死亡与创生构成富于象征意味上的平衡。
这幅壁画具有古埃及风格化特点:人物对称,侧身危坐,表情冷漠,显示出王者威严。画面处理得很有节奏感,阿图姆的白冠与奥西里斯衣服的白色构成呼应,赭、白、绿、黑四种主色配置得恰当,富于变化。
《阿图姆与奥西里斯》是一幅叙事性和装饰性处理非常协调的经典古埃及壁画作品。
2、《涅巴蒙打鸟》
图八、《涅巴蒙打鸟》
这幅作品是用蛋彩在干透的泥灰墙上绘制而成,描绘了贵族涅巴蒙生前的狩猎活动。花鸟鱼虫画得十分生动,涅巴蒙的金毛衔回猎物,涅巴蒙高高站在船头上,右手高举捕获的小鸟,左手握着一件蛇形物品。右侧手持花束的女子是涅巴蒙的妻子,头戴高冠衣着华丽。他的女儿坐在涅巴蒙两腿之间,伸手采摘一朵莲花。
《涅巴蒙打鸟》是一幅大型壁画的局部,画面上还有捕鱼等其它场景。
古埃及壁画和金字塔、木乃伊等都是古埃及灿烂文明的象征,它具有非常典型的个性特征,识别性强,具装饰性,是人类艺术史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