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埃及工匠村遗址,麦地那工匠村的介绍,修
TUhjnbcbe - 2025/3/10 20:29:00

古埃及麦地那工应村没有金字塔、帝王谷那样声名显赫,但是麦地那工匠村却为我们了解古埃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麦地那工匠村在第十八王朝伴随帝王谷的建造而形成,是古埃及遗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工匠村遗址。

麦地那是位于埃及尼罗河西岸的一个考古遗化,它的埃及语形式是"stmrt",意为"真理之地"。该王匠村始建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是为了修建帝王谷和王后谷而形成的聚集了各种工底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村落。众所周知,古埃及第十八王朝以前,雄伟的金字塔深受历代古埃及国王青睐。然而,金字塔建筑虽彰显了古埃及国王的威严,但却逃不过盗墓者的魔爪,没有一个金字塔不被盗过、破坏过。法老的灵魂并没有得到安息。所选择一个隐蔽、安全的地点修建坟墓,让死后的自己不被打扰、财富不被劫掠便成为了后来国王选择陵墓的主要标准。众所周知,底比斯是新王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屯、,国王的坟墓自然也要靠近底比斯。

重视来世观念的古埃及人认为尼罗河东岸是活着的人的栖息地,西岸是死去的人安息之地,所以尼罗河西岸,底比斯西部的沙漠地区就成了帝王谷和王后谷的首选之地。帝王谷的修建到底开始于哪个国王,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始于阿蒙霍特普一世,因为我们发现了一块工匠首领奈弗尔霍太普单膝跪地向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和他母亲阿赫莫斯奈菲尔泰丽献祭的石碑,而且二者也被认定为是工匠村的保护神;另一个观点认为工匠村始于阿蒙霍特普一世的继承人图特摩斯一世,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图特摩斯一世是目前为止被发现的最早的葬于帝王谷的法老。

由此可知,麦地那工匠村修建的具体时间也应在这两个法老统治范围之内。麦地那工匠村虽然因帝王谷和王后谷的修建而起,但是它距离二者较远。所以这就可能导致工匠们在帝王谷附近的临时居所或者在帝王谷和王后谷中间的山脊峡谷度过夜晚,’而不是每天都回家。工匠村居于尼罗河西岸的沙漠,与河流也有段距离,可能也正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才为后人留下了相对完整的村落遗址。

麦地那工匠村,顾名思义是各种工匠生活之地。在这里,居住着在帝王谷和王后谷的悬崖峭壁上挖掘开凿王室坟墓的工匠首领、代理人、墓地书吏、石匠、木匠、铜匠、雕塑师、绘图师、装饰坟墓的画家以及他们的家眷。除了这些主要人员之外,还有维持墓地秩序,保证工匠工作正常进行的守口人、墓地警察等。此外在工匠村不远处还居住着为麦地那工旺村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

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麦地那工匠村的经济生活。另外,工匠村的工匠人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拉美西斯二世统治中期,工匠村大约只有30多人。麦地那陶片第621号中记述到"拉美西斯二世第六十四年……右队工匠,工匠首领、书吏和15名工匠……"而左队有16个工匠和一个搬凿工共17人,左右两队共计32人。工匠队伍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第兰十八年到六十四年,从至少48人下降到32人。可能由于在这漫长的二十六年间,很多工匠死亡。到拉美西斯四世统治时期,工匠人数达到了顶峰,有120人之多。"

第二年,泛滥季的第三个月28日,国王统治下……墓地的名单……维基尔奈弗尔伦坡,国王的管家赛泰克海文麦弗,宝物的管理者蒙泰姆图维,管家胡瑞,代理人曼纳和管家阿图姆那赫特……他们召集墓地的人们,使数量扩充到120,他们是奉法老之命。在正常的情况下,五十到六十人应该是定额。

工匠首领在第十八王朝被称为"伟大之地建筑的督管",后来被称为"真理之地的工匠首领"。墓地工匠首领的任命毫无疑问是掌握在维基尔手中,理论上或许是法老根据维基尔的提议亲自任命的,工匠首领孔斯就这样说过:"我是法老亲自任命的送个人的首领"如果他不是已故工匠首领的儿子,那么这个工匠首领就要从工匠队伍里选择,而不能从工匠村外选择。正常情况下,工匠首领是工匠们的领导,代表工匠们的利益,倾听工匠们的控诉和抱怨。在经济形势低迷时,当工匠们没有得到应得的工资,就会有工匠首领站在工匠这边反对行政机构。至于法庭宣判的决定也是由工匠首领执行。

如果有关于墓地工作的信件要交给维基尔,工匠首领就是通信人和信件回复的接收者。墓地的工匠们在工作时被分成左右两队,自然同时会有两个工匠首领分别领导两个队伍。

代理人的主要任务就是辅佐工匠首领工作。工匠首领一般都会尽量任命自己最年长的儿子或者其他亲属来做自己的代理人。一个典型的代理人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时期的工匠首领哈伊的小儿子安赫卡哈,哈伊在拉美西斯三世第十走年到第二十一年担任工匠首领职位。但在第二十二年安赫卡哈第一次作为工匠首领出现。’据此可推断哈伊去世了,他的小儿子从代理人变成了工匠首领,继承了他的职位。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一些代理人和工匠首领并没有什么关系。在很多时候代理人可以把自己当作是未来的工匠.首领,他们有时需要监督和分配物资。代理人称谓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尊称,因为他们的工资并不比跟随他的工匠的工资高。

书吏在古埃及文献的记述中并不罕见,他们在古埃及各个行政机构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乃至后期的说教文里都对书吏这一职业有高度的评价。尤其在中王国说教文《职业的讽刺》中,父亲对儿子的劝诫更体现古埃及人对书吏这一职业的青睐:任何职业都有着悲惨经历,唯有书吏才是最具优越性。在麦地那工匠村的书吏,地位也较工匠等人高出很多。十九王朝只有一个墓地书吏,到二千王朝早期,中央机构开始委任两个书吏。和工匠首领一样,各自在左右不同的队伍从事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记录工匠们的出勤和旷工情况。也负责记录王室储藏库里物资、工具等的调动使用,及王匠们工资的分配情况。他们负责维持秩序,平定有不满情绪的工旺们,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为法老效力。书吏不对工直首领负责,而是直接对维基尔负责。

这一类人是工匠队伍的主体成员,包括雕刻师、绘图师、石匠、铜匠、木匠等。他们每个人都技艺超群。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王室成员开凿坟墓、装饰坟墓、制作丧葬用具。帝王谷和王后谷的华丽墓穴都出自这些人之手。麦地那工匠村的工匠们在修建王室坟墓时被分成两队,左队和右队。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他们工作时是否真的是左队负责左面工程,右队负责右队工程,但两队应该是对称着完成修建工作。这是真实的,他们在工匠村的住房布置也是分两队对称进行的。两队队员数量大体上是相同的,有时为了确保两队人数平衡,左右两队之间相互调配人员是可能的。

在拉美西斯三世统治的第三十一年,"曼纳被归还给左队,乌赛赫被归还给右队。"但是他们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对调队员原因和时间的信息。作为法老的工匠,他们的工资收入自然不低,衣食住行几乎都由国家提供。在正常工作之外,技艺高超的工匠们也会用自己拿手的手芝增加收入。比如在西底比斯墓地,木匠算是一个很让人向往的职业。他们不仅能在王室坟墓修建中得到国家的物资供给,而且他们的作品很受工匠村内和村外的人的青睐。他们制作的床、椅子、桌子等,能卖到很高的价格。其他工匠亦是如此。

与其说麦地那工匠村是工匠们的生活聚集地,倒不如说是工匠家眷的生活聚集地。工匠们大部分时间在帝王谷和王后谷工作,其家眷才是工匠村常住人口。在工匠村里,不仅仅只有为国王修建坟墓的王室工匠们,正常的工匠家庭应该包括丈夫和妻子,两个或三个孩子以及亲属和奴隶。’由此可见,麦地那工匠村工匠家庭是庞大的。人口最多时期很可能有200人之多。很多艺术作品和文献记录了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一些陶片描述了有的男孩将锅打磨擦亮,由此可推断,他们可能协助工匠完成工作。村内的女人准备食物,也参加各种经济活动。

在王匠村,奴隶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女奴总是有规律地出现在物资分配的账目上,据此可知:国王不仅仅把大麦、小麦等粮食分给工匠们,女奴也作为"必需品"分配给工旺,为工匠们把谷物磨成粉。虽然女奴生活在工匠村,但是她们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工匠家庭,她们为国王所有,是国王的财产,受墓地行政机构的管制。女奴贝克从一个军队书吏手里被没收充公,在法官的命令下,她被分配到王室墓地行政机构。在墓地行政机构这些女奴获得粮食和水维持生计。

除了国家为工匠村配给的奴隶之外,很多家庭也有私人奴隶。有的甚至同时拥有多名奴隶。这些奴隶为个人所有,要辅助主人从事劳动,是被租赁和买卖的主要对象。让我们感到好奇的是,从拉美西斯九世统治的第十屯年到拉美西斯十一世统治的第八年的文献资料没有提及关于女奴的信息,可能在二十王朝后期,女奴不再供给工匠村。

墓地服务人员包括墓地警察、墓地守护人、守口人、送水工、樵夫、渔夫、洗衣工、园下、医生,有时也包括陶艺工。他们地位和收入都远低于普通工匠,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工匠村和墓地提供服务。墓地警察要确保帝王谷、王后谷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工匠村人们的财产安全;墓地守护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守卫王室储物库;守口人,即"坟墓的守口人",守卫坟墓的入口;送水工,顾名思义要为工匠村居民从村外带来水源,还有其他的一些生活物资;樵夫是为工匠村居民砍伐木柴并带进村来的一群人;洗衣工为工匠村居民镜洗衣物。他们和工匠们一样获得粮食作为薪水报酬。这些服务人员可以升为手艺成熟的工匠,相反地,当工匠队伍人数从120减到60的时候,不被雇佣的60名工匠就会转变成服务人员。维基尔曾说:"把你们选择的60个人留在工匠队,让其余的离开。通知他们应该做为你们输送物资的服务人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埃及工匠村遗址,麦地那工匠村的介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