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的学习内容,全文
TUhjnbcbe - 2025/1/3 20:12:00

语文课文《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分别是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古老文明的遗迹: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第1自然段点出了九月开罗“金色”的特点,后面的段落全都围绕一个“金”字展开。第2自然段勾勒了一幅夕阳下开阔而雄浑的金色画卷,描绘了金字塔的奇特景象,呼应了题目中的“夕照”。第3、第4自然段写了自己看到金字塔后产生的无限遐想,感叹金字塔是“人间的奇迹”,强调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抒发了对那一片迷人金色的留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呈现了沙海中的三座金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产生对金字塔的向往。

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分为“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两个部分,采用了多样化的文本呈现方式。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用“开罗郊外”地标指示图点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大致位置;罗列了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和体积;用立体图呈现了塔高和塔基边长,并配以文字说明;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规模、建造工艺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古埃及的概况: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尼罗河泛滥的情况,古埃及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尼罗河上游的采石场信息;结尾用地图呈现了胡夫金字塔附近的地貌,还用照片表现了古埃及在雕塑、绘画、数学等方面的成就。

怎么学习这两篇性质不同的课文呢?

1.发现两篇短文在内容、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可先结合插图,对埃及和金字塔稍作介绍,告诉学生金字塔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古埃及文明的遗迹。然后,出示两篇短文的标题,让学生自读后交流本课不同于其他课的地方。学生能很容易地发现,本课的形式很特殊,由两篇短文组成,前一篇是散文,重点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后一篇的形式很特别,有文字、示意图、地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2.自主阅读《金字塔夕照》,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带着“短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问题自读《金字塔夕照》一文,再进行交流。教师无须作过多分析,可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点拨。比如,让学生顺着短文由远及近的表达顺序,思考作者在这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中看到了什么,“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时想到了什么。此后,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金字塔的壮观美景,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3.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可围绕关键词“不可思议”,引导学生从各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金字塔,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推论。首先先了解短文的概况。可让学生观察两个小标题并快速浏览短文。

接着,引导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后进行交流,可让学生试着将信息分类,了解这部分交代了胡夫金字塔的大小、重量、年代、材料、建造工艺、神奇的数据等多项信息,再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说一说胡夫金字塔的概貌。可帮助学生区分地标指示图、立体图等不同的图示类别,结合文字和数据,理解这些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并从中体会到图示能直观地说明信息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自读第二部分后展开交流,把所有信息整合起来,运用表格、资料卡等形式进行信息的归类,如归为“尼罗河的基本情况”“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两类。也可引导学生观察结尾处的地图,了解中间那条是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在河的西岸,结合地图、文字描述和前面所作的分类,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的概况。还可引导学生结合从文字描述、地图中获取的信息,试着解答批注中的两个问题。

最后,可让学生大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并交流推测的理由。要提醒学生:推测应联系整篇文本,而不是只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的学习内容,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