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29 12:25:00
好的女人刻在贞碑上,坏的女人刻在男人心上,而聪明的女人惯于走进历史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却不喜欢做选择,她即是纯洁,也是罂粟,也牢牢地盘踞在托勒密王朝的灵魂之上。她是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代表了一个时代。女人的美貌有时用直白的言语来形容是苍白的,就像商贩在街头鼓吹自己的商品,两者的效果都收效甚微。我中学时在史学课上听老师赞美一个女子,是说两国为那女子交战70年,双方将士战得血流成河,毁城灭地。索性还有一方的统治者残存了些许理智,唤来女子想一见其容貌,见后掀上战袍,跨上战马,只一句“尔等可再战70年”。不说女子绝色,却比角色还绝。埃及艳后的美貌也是过之而无不及的。古埃及皇族为了保证皇室血族的纯洁,采用了一种“神圣”的联姻手段——近亲结婚。古埃及人妄图用这种方法保持皇室血液的纯正,捍卫住皇权政治。但近亲结婚的结果古埃及人却承受不来,但都说物极必反,艳后的哥哥们皆是痴傻,到了艳后这里,美貌,健康,智慧和胆识都是一绝。古埃及人把王子们的痴傻看作是神的惩罚,而艳后的美貌也是神的恩赐。因此艳后生来便有了政治基础,她是作为神的旨意来到人间。根据艳后父亲的指令,艳后要统治古埃及,成为古埃及的法老,便要嫁作哥哥的妻子。痴儿和女帝,政治大权无疑是牢牢把控在艳后手中的。但艳后也绝对担得起,她曾作为一个女人的形象,保全了一个王朝。为什么是以一个女人的形象,而不是以君王的形象。简单说来,是西方版本的昭君出塞。但也不完全等同于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昭君美则美矣,落雁想来也不会是一只不要命的笨鸟。但若是把昭君从汉朝的势力下抽离出去,哪怕是昭君在塞道上把琵琶拨烂,匈奴首领听了也不会搁了进犯中原的野心,更何况即使是汉元帝已然将昭君许配给出去,匈奴一族仍在百年后大举进犯。令匈奴安分的,不是美人的温柔乡,也不是昭君的落雁之姿,而是汉王朝不可撼动的根基以及昭君出嫁连带着的一系列优抚政策。但埃及艳后的情况不容乐观。艳后虽然有神的庇佑,却不在祖宗列制的规定里面,君主系男不奉女,她首先面临的是皇权之争;其次,埃及还附骥在亚历山大帝国之下,大帝称霸的野心如黑夜里蛰伏的狼。内外交加,索性艳后生来就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猎手。她首先捕猎的是大帝的心,这次成功的捕猎将她钉在了埃及法老的宝座上。书本在描述这段历史时,喜欢用“迷住凯撒”整体概括,但其中的细枝末节若是推敲起来,你会彻底拜服于艳后绝尘断迹的智慧。埃及艳后固然睿智,那一个骁勇善战、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王——凯撒大帝,又会愚蠢到哪里?艳后要迷住凯撒,绝不是在尼罗河河畔等一次日落这样的易事。艳后出现在大帝面前的契机、仪态、妆容、神态,过程差之毫氂结果则失之千里。艳后前去罗马见大帝,将自己扮作了神女的形象,配合着自己的美貌,命上百的人抬起自己的乘架,乘架也做得仙雾缭绕。艳后一进罗马城,罗马人便以为是神女到来,长街跪祈。艳后这一生征服的男人不止凯撒大帝一人,她的美貌同样能够撂倒安东尼。继凯撒大帝之后,艳后依然保持着智慧,依然是绝顶优秀的猎人。不同的是,这次艳后面见安东尼时,着得鲜艳华丽,将自己的美绽放得淋漓尽致,似滴血的红玫瑰。萧伯纳称艳后是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可以说是十分中肯了。艳后陨落,有人说是屋大维怕被艳后迷惑所以下了死令,毕竟屋大维多次拒绝艳后面见的要求;也有说是艳后自引毒蛇。但无论何种说法,艳后陨落,伴随的是一个古老王朝的覆灭。尼罗河旁,终究是少了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