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驻埃及的一名法国军官,
在亚历山大城附近的罗塞塔(Rosette)地方,发现了一块玄武岩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刻着三段铭文。法国军队里的学者很快就发现:罗塞塔石碑上的三种文字,显然是同一篇原始文献的三种版本,因而是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关键。
石碑上的文字,是国王托勒密五世的一道诏令。学者相信,如同其中的希腊文版本,象形文字版本也应有这位法老的名字。按照埃及人的习惯,碑文中国王名字的周围有一圈边饰。根据这位法老的希腊文名字Ptolemaios,法国东方学者尚波里庸(Champollion)辨认出相对应的象形文字。
年,他在尼罗河上菲菜(Philae)岛屿的方尖碑上,又发现这个名字,旁边另-个边饰里的名字则是埃及艳后克丽欧佩脱拉。比较这两个名宇,他发现四个符号的语音,并且把其他字母也排出了顺序。碑文里的象形符号共有个,而希腊文的字是个。
由此尚波里庸发现:象形文字不全是表意文字,也有标音作用;而且有些符号发音,有些则不发音。举例言之,在上面这个句子里,只有我们加了一个红点的符号才发音,读成:“他说,安宁地来到这里并穿越天空的人,就是太阳神。在托勒密和克丽欧佩脱拉这两个名字的边饰里,共有12个象形文字。
尚波里庸根据这些符号,研究罗塞塔石碑和其他石碑上,有边饰的84个名字,接连认出了“亚历山大”“贝雷尼斯”、“蒂贝尔”、“尼禄”、”韦斯巴芗”和“图拉真”等名字,他的方法很有成菠。
年9月27日,尚波里庸向“法国碑文与纯文学学院提交了一篇论文,宣布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