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装饰画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可以认为,是指在人物创作范围中受着图案形式法则,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除一般人物画创作所具的共同要求外,它在构图中可以不受自然景象限制,而服从于视觉的美感。画面强调结构美,将整齐、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要素融汇到点、线、面和色的构成之中,它具有自己独自秩序的造型世界,但又不歪曲对象,而是以独特的装饰手法揭示对象的美。
纵观中外美术史论,并没有严格划分哪些是装饰性绘画与非装饰性绘画。从广义上讲,各时·期各流派的不同风格中,都存在着装饰因素,只是装饰语言运用的程度不同。翻开中国美术史,人物装饰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事实上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在不断发展着。从新石器时期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的彩陶舞蹈图案看,画面生动有趣,极富想象力,这是我国先民的装饰艺术。
到奴隶社会,商周据载已出现了壁画《古贤圣王像》以及青铜器上的多种纹样等,这种寓意善恶、美丑的神话性形象的出现,在装饰规律与形象塑造上,比原始艺术又进了一步。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水陆攻战图》,形象刻画、人物动态比以前更为生动准确,如此大的战斗场面以平视构图方法得以充分表现。这对以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人物装饰构图是有直接影响的。
战国时期,楚墓帛画《人物羹风图》,造型准确,线条挺拔有力,寓意深刻,画面极富装饰趣味,传统绘画的用线表现己从此时开始形成。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内容丰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打破时间、空间概念,让天地日月、人物动物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再现古代神话故事,画面除构图装饰、形象生动外,展示了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而汉代的画像石构图饱满,气势宏大,是我国装饰画史里光彩夺目的一页
对今天人物装饰画的创作仍有借鉴价值。从魏晋开始开凿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的大宝库,历代无数民间画师几百年的艺术实践,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装饰绘画艺术。北魏的《狩猎图》,反映西北游牧民族的狩猎生活,画面富于装饰性,人物、动物和环境夸张变形,动势和节奏强烈,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敦煌艺术在风格上,除继承汉代以来的传统之外,吸取了印度佛教和犍陀罗艺术等特点,不断将外来艺术的影响融化
至唐代,已形成典型的中国气派的艺术风格。《西方净土变》就是一幅庞大宏伟的人物装饰画。传为宋代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卷》,元代永乐宫壁画中的《朝元图》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构图杂而不乱,寓复杂于单纯之中,在统一中见变化,线条严谨、流畅,比唐宋时的宗教画更显得圆浑有力。人物装饰画发展到明清,又有新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版画艺术中。
从唐《金刚经》、隋《四美图》之后,大量的文学作品插图,都是装饰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陈老莲、任渭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另外,在我国深受民间欢迎的木板年画、剪纸、皮影等等,在造型、构图和色彩上都极富装饰风格。人物装饰画的发展一直贯穿在整个中国美术史里,也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极懂装饰艺术的民族。再看看西洋美术的发展,虽在不同时期曾经历过粗糙的直觉美、标准型的理想美、宗教化的变形美、世俗化的理想美
生活化的原型美和现代化的个性美,然而,装饰性却依然贯穿于整个西洋的美术长河之中。非洲的岩洞艺术,著名的拉斯科岩洞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爱斯基摩人艺术,古埃及基葬壁画,希腊瓶画,古印度宗教壁画,伊斯兰的宗教细密画以及日本的浮世绘等,都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欧洲绘画前前后后的各画派中也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装饰风格,但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受东方画风影响,装饰性渐增,以夏凡、莫罗为代表的装饰画派
不满于浪漫派的热情与激烈,也不拘泥于写实派的平铺直叙,刻意追求安定感,为近代绘画的装饰倾向开了先路。我认为以继承和发扬英国拉斐尔前派为宗旨的维也纳分离派以及高更、马蒂斯等,也都是以充分发挥装饰效果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画家,总括二十世纪以来的画风,有人认为“装饰”是近代和现代艺术中最流行的词汇,它将绘画与雕塑都席卷了进去。这一切正显示了装饰性的可贵,它可把艺术表现推向一个新的、更为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