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材市场“三足鼎立”新格局
《青岛》2007年4月30日近年来,与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同步,青岛市建筑材料市场经过了一个从粗放到规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本地经营业户从小本生意、单品销售发展到品牌代理、多区域开店,品牌市场通过标准化管理,对个体经营业户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了服务水平,而一些外资超市的进入,一方面对本地业户带来竞争压力,同时也从管理及经营理念上提供了榜样。目前,青岛市建材市场已经形成了高中低端兼备,大卖场、品牌市场、大型超市多业态并存格局,可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建材市场业态逐步多样建筑材料市场的发展与住房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几乎同步。上个世纪80年代,基本上是我国建材市场的孕育萌芽期,上世纪9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经营面积在3000平米以上、年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建材市场超过2500家,年交易额达2000亿元左右,约占全国建材市场需求总额的三分之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材市场流通主渠道。有关业内人士认为,青岛市建材市场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上述过程,同时,由于青岛在山东半岛经济、物流的龙头位置,其发展过程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具有较强可比性。在早期,青岛市建材市场主要是门店集市型,后来渐渐转为传统的摊位式,随着国外大型建材连锁超市陆续进入,又逐渐形成了超市及结合了超市和传统摊位制优势的新型品牌建材市场。目前,岛城已基本形成了以"环宇易得"、"长沙路"、"杨家群"等为代表的传统摊位式市场;以,"百安居"、"家得宝"、"东方家园"、"好美家"等为代表的连锁超市以及青岛装饰城、高科园装饰城为代表的新型品牌市场,这三种基本业态上可以面向高端顾客,下可以涵盖普通消费群体,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青岛装饰城有关负责人认为,就目前整个消费群体看,这三种业态各有优劣,是一种既有竞争又相互补充的状态。摊位式建材市场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烙印,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建立,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建材分配渠道和经营流通方式无法满足新兴建材工业对流通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滞后效应,现代商业物流条件还不够成熟,摊位式建材市场就是在此形势式下产生的,它以物业出租、集贸式自由交易形式聚集供需双方构成市场。大家非常熟悉的原青岛海城装饰材料市场就是青岛市最早的建材市场,当时,市场共由20余个主办单位组成,是自然形成建材市场的最为集中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岛城建材市场的发祥地。海城建材市场经过长时间的经营累积,渐渐形成规模,并且在形式上由原始的门店集市型转化为传统摊位式。这种经营形式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充分发展,但随着海城市场整体拆迁,传统摊位制市场形式的辉煌期宣告终结。青岛市目前的摊位制建材市场大都选址在城乡结合部,主要经营板材、油漆、五金等辅料类建材商品,摊位制市场经营组织形式有先天性不足,交易行为不够规范,购物环境差,市场信誉度低,属于粗放型的物业管理式市场。不过,由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结构层次的差异,摊位制市场作为建材市场三大业态之一,还将长期存在。从2000年开始进入青岛市的超市业态,彻底改变了青岛市建材市场格局,尤其是当年欧洲最大、全球第三大建材连锁超市集团"百安居"的进入,曾使岛城众多商家齐呼"狼来了",摊位制市场第一次感到了近在眼前的威胁。建材超市以自营为主,采用连锁经营,单店面积一般在1-2万平米左右,店内商品采取开架销售、顾客自选、服务员导购和电脑结算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经营式。青岛装饰城有关负责人认为,上述管理手段和经营方式体现了现代经营理念,具有明显优势。不过,在采购渠道上其优势并不明显,表现为,配送物流往往落后于市场需求,商品价格偏高,受卖场规模限制,形象展示也不够充分。目前,青岛市建材超市共有四家6个店,去年销售业绩最好的超市,销售额不到1.5亿元,销售业绩最差的只有几千万元。有关统计显示,去年岛城建材超市销售总额约5亿元,而建材商品总销售额在60亿元左右,建材超市的市场份额不足10%。这也表明,建材超市在岛城建材市场还没有成为主渠道。在摊位式建材市场和超市两种业态之间,品牌建材市场以高科园装饰城和青岛装饰城为代表,体现了业态上的优势。有关人士认为,品牌建材市场是摊位制市场在建材超市经营业态的威胁下,经过吸收扬弃、升华而成的一种创新业态。在青岛装饰城采访时了解到,品牌建材市场既体现了建材超市管理上的规范性,又具有摊位式市场的灵活性,兼顾了消费者和商户双方利益。凡到过高科园装饰城和青岛装饰城的消费者一定能感觉得到,这两年建材商场采用的通透式布局,各品类划行归市的商品设置,确实给消费者营造出宽敞舒适的消费环境。另外,商场实行"统一收银","统一接待顾客投诉","统一售后服务保障",也可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是借鉴的超市业态的经验优点。另外,入场商户可根据自身经营的品牌特点,将所经营品牌一系列产品最大限度地进行展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挑选余地,在产品展示的深度和广度上,品牌建材市场优势明显。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各品牌代理商50%-60%的销量是针对公装配送的,30%-40%的销量是在市场上获得的,只有10%左右的销售是通过装饰公司拉动和超市渠道完成的。在北京、上海等一类地区,品牌建材市场已经跨越摊位制和建材超市,成为建材市场的主流业态。品质、价格、服务:选购建材三要素无论何种业态,对消费者来说,在选购过程中所关心的无外乎三个方面:产品品质怎么样,价格是不是低廉,售后服务是不是到位。那么,摊位式市场、品牌市场和建材超市有这三个方面又各有什么不同呢?最早出现的摊位式建材市场,市场管理者对个经营业户多采取粗放式管理,业户经营什么产品,市场管理者一般难以控制,受利益驱使,一些经营业户容易出现进货把关不严的现象,以前常出现的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有*有害物质超标引起的纠纷,就是这种粗放式管理导致的结果。应该说,建材超市和品牌建材市场在严把商品准入关方面手段更多更有效。据介绍,青岛装饰城为树立企业形象,建立了严格的商品准入制度,对入场业户销售的产品,均进行严格的厂家资格审查,要求业户提供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资料,并积极配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市场检查和打假,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简单而言,摊位式市场所售商品在价格方面最具优势。不过,从根本上说,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建材产品的营销售络。目前,建材生产厂家一般通过在各个城市寻找代理商或经销商来建立络进行销售,各建材生产厂家一般在山东省设立两个一级代理或经销商,一个是济南,一个是青岛,从区域市场看,青岛市建材商品的价格目前与全国其它城市基本一致。另一方面,渠道决定终端价格,无论何种经营业态,其终端零售价格取决于供货商的批发等级,青岛市建材的价格基本由当地的代理商、经销商或办事处在市场设点而确定,超市的商品由当地的代理商、经销商或办事处进行配送。建材超市在价格制定方面,其灵活性往往表现为,可以拿出一些比较敏感的商品进行低价促销,给消费者以低价印象,但其他商品则是硬性价格。很多建材品牌代理商从稳定市场角度出发,无论是对品牌建材市场还建材超市的商品,其定价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品牌建材市场商品价格的灵活性表现为消费者可以讨价还价,从而得到比标价低的价格。据中国建材协会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品牌建材市场议价价格大体可低于超市10%左右的价格。售后服务是消费者在购物建材之前就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品牌建材市场和建材超市在服务上形式上也基本类似,大部分售后服务包括安装、调试、维修是通过品牌代理商来实现,只有在规范性上有所区分。而摊位式市场往往难以保证规范及时的售后服务。但是,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售后服务在吸引消费者方面的作用将占更大分量,这也是决定三种经营业态兴衰的关键。当然,由于建筑材料品种多样,有些辅助性商品不需考虑售后服务,摊位式市场以其交易成本低,商品价格自然会相对低一些而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就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建材市场的发展趋势看,青岛市已很难再形成一个集中的建材市场集散地,而将会以一种区域性的形式进行市场划分。在这种区域性分布中,摊位式建材市场和建材超市,仍然会占据低端和高端消费群,品牌建材市场作为一种创新业态则守住中间消费群,相比而言,中间消费群体会是形成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此,摊位制市场、品牌建材市场和建材超市三种业态将形成长期并存的格局。同时,一些个性化、专业化的品牌专卖店也会出现,进一步丰富建材市场的业态,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建材之前,应该对各种不同经营业态的优劣有所认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购满意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