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明#
如果给大家面前放一堆的画,让大家去辨认都是哪些画家的作品,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傻傻分不清楚。然而如果让大家选择哪些是古埃及时期的作品,我相信大家肯定能轻易找出来。
相同的色调,相同的造型,相同的构图,古埃及的绘画给人一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所为,就像它的金字塔一样,给人一种刻板的,标准的,朦胧的,深奥的感觉。
那是什么原因影响着当时的画家呢,是标准,是规范,还是什么?为什么造成这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古埃及的艺术。
01古埃及的绘画特点
记得我家娃刚刚学画画的时候,有一次她从画室拿回家很多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世界名画,当然是赝品。其中有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莫奈的《日出·印象》等等,还有一张不知道画家姓名的《捕禽图》。
娃对这张《捕禽图》一直很好奇,她觉得这种画风很有趣,“妈妈,为啥这幅画里面看着每个人长得都是一个模样呢?”“为啥他们都是半侧着呢?看着好别扭。”这些问题着实难住了我。为此,我查找了很多资料。终于悟出了一些道理。
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要先了解这个人都经历了什么,这个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
简单的拿我们国家来说,在盛唐时期的诗人喜欢游山玩水,歌颂大好河山,胸怀天下,大气磅礴,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处于晚唐时期的诗人多是忧国忧民。比如白居易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埃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古国中的古国。为啥这样说呢?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多年前,而古埃及比我们还要早多年。这个超级大国,是靠什么进行了长达几千年的统治呢?靠的就是社会严密的组织和人民的信仰。
埃及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是最保守最严谨的,这与古埃及人的信仰和艺术观念密切相关。埃及历史悠久,社会组织严密,统治者十分强调秩序,在一系列社会制度的影响下,埃及艺术逐渐形成了凝重拘谨的风格。
在那个相信永恒,追求永生的环境里,艺术家们的创作就是为了表现生命的永恒性。
《捕禽图》就是最能体现古埃及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绘画作品出土于古埃及贵族内巴蒙的陵墓。据史料记载,内巴蒙生前曾做过古埃及重要城市底比斯的高级官员,属于地位较高的统治者阶层。
这幅图讲的是内巴蒙和他的妻子女儿在河边打猎的情景,可以明显感觉到古埃及严密的社会秩序。
在古埃及的绘画中,所绘人物,身份和地位的高低,往往以身体比例的大小来体现身份和地位越高,身体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这幅画中,地位最高的内巴蒙,就显得格外庞大,他一手拿着蛇形权杖,另一只手抓住他捕获的大鸟。他是画家着重表现的对象。
站在内巴蒙右边的妻子就比他小了一大截。而坐在地上的女孩,内巴蒙的女儿,身体就显得更小了。
请你留心观察,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是不是还可以从这幅画中,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内巴蒙的头部和脖子是正侧面,但他的眼睛却是正面的,好像一直盯着你一样。他肩膀和胸膛是正面的,两腿和双脚就是侧面的。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儿的情况也和他基本一样。
这种让人感觉有些扭曲的人物造型显示了古埃及雕塑和绘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说法,叫做正面律。
正面律是什么呢?
就是说在古埃及的雕塑和绘画中人物的头部,必须以正侧面来展示,但眼睛除外。同时人物的肩膀到腹部的部分,也必须以正面来展示,而腰部以下仍以正侧面来展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正面律不仅适用于描绘人物,在表现动物和植物时也同样适用,而且是古埃及雕塑和绘画中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则。
于是,我自己在网上找了几张古埃及的壁画来判断一下,发现还真的是这样呢。
在下面一幅画《内巴蒙的花园》中,正面律更显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幅画本来是从顶部往下看到的景色。而被画家画成了下面的样子。
在这幅画中,花园中的树木都被画家画成了侧面的样子,有几棵干脆是平躺着的。花园池塘中的鸭子和鱼,像是从哪里剪下来贴在了画面上,根本不是画家的眼睛从上向下观望所能看到的模样。
02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死观
欣赏了这几幅造型奇特的作品之后,好奇的你不仅要问,古埃及陵墓壁画中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让人费解的正面律呢?为啥每幅画的内容都这么丰富,全面?不是说艺术要讲究留白吗?
其实这与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死观密切相连。
在古埃及人看来,人的灵魂是永世不灭的。人死以后,灵魂还在,死亡意味着复活。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躯体到冥界去经历一次冒险,如果这次历险能够顺利完成,那么灵魂将再次回到躯体上,这样人就可以复活。
然而人重新复活后,不是生活在尘世间,而是生活在陵墓里。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古埃及人要制作木乃伊。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好无损的保存躯体,以便灵魂安全回来之后能够找到依附。
古埃及人还认为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在冥界得到神灵的赐福之后,能够获得生命变成活的东西。如果艺术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躯体缺少了一部分,那他在冥界也会是残疾者。因此古埃及的画家在创作陵墓壁画时最关心的,并不是画面本身的美丑,而是如何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存在的事物。正面律恰好能帮助画家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画家在描绘脸部时通常采用侧画法,因为正面画法不易表现鼻子,如果没有鼻子,此人在冥世就会失去嗅觉,眼睛则适合采用正面画法,这样可以使眼睛的视觉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身体其他部位的画法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人复活之后,就能在陵墓中健康的生活了。
是不是顿时开朗了许多,甚至我都怀疑金字塔的建造也是奉行了这个宗教信仰而建造的。
关于埃及人的这种生死观,即便现在也还是存在的。
记得之前读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他在年的时候走访了全球的很多古代文明之都,在埃及的开罗城的时候,让他瞠目结舌。
开罗城有一个区域专门安放死人,为了让死人也能在另一个世界过日子,这里筑有不少的小房小街。
而在正常的居住区里,很多砖楼都没有封顶,一束束钢筋密集地指向蓝天,但都不是新建筑,那些钢筋也早已锈烂。
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可能是穷困,另外一个更大的可能性我想他们是更注重死后的重生吧,生前即使住的差一点儿,只要给自己的陵墓修好就行了。可见这里的人的思想即便到了21世纪还是受到祖先很大的影响。
03引发的思考
很多人在讨论那个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古埃及怎么会突然就会突然灭亡了呢?有的人在指责外来者的入侵,有的在叹息文明的消失。
我个人认为它的消亡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生死观、以及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
就像他们当初的强大,靠的不是自己的辛苦创造,而是老天的眷顾和馈赠。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横跨亚非两洲,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其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靠着老天爷的赏饭,他们不需要太辛苦就可以有粮食。
然而我们知道经常在舒适区待惯了的人,就不会有太多的追求,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他们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以一旦入侵,那肯定是毁灭性的。
即便是现在的开罗,城里的人也是极其随意的生活,他们很少有时间观念,约好半小时见面,能在2小时内见到就很不容易了。每天9点上班,下午2点下班。中间还要按常规喝一次红茶,吃一顿午餐,做一次礼拜,真正做事的能有多少时间?
我们也许不去评论他们的生活观念,但是有一点,也许正是这样的人生观,才造就了古埃及的一切。
这让我又想起了我们自己,在古埃及王朝已经发展了多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大禹还在为水患所忧心,这种外来的压力并没有打倒我们的祖先,而是让我们能够想出办法战胜灾难,在战胜灾难的同时,我们的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年,这个历史上永远被铭记的年份,很多人都因为疫情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疫情把我们都逼出了舒适区,然后我们就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焦虑,不断地挑战自己。
年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冲击、很多变革,让我们非常困扰。但是在这个新的转折点时刻,我们必须要说,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我们的事业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代。
参考资料:
1、《年轻人要知道的幅世界名画》吕云龙著
2、《千年一叹》余秋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