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类起源于中国说观点再议西部文明播
TUhjnbcbe - 2024/4/6 13:44:00

“人类起源于说”观点再议

黄饮冰

我于年4月4日提出《人类起源于说》,经过一年多的思考,在人类起源上,我也有了新的想法。这期间也爆发出了许多新的考古资料,网友也给我提供了不少新的资料,中南大学黄石教授在基因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的学说支持现代人类起源于东亚,就完全否认类现代人类出非洲说。

我觉得现在是对《人类起源于说》进行完善的时候了。所以利用现在的一些材料和新的认识对《人类起源于说》再做修改。当然,我不是鼓噪人类起源于的第一人,但愿意做把人类起源于的观点理论化的第一人。

第一部分、人类起源

一、人类起源于的基本观点:

人类起源地区:人类起源于大西南及中南地区。人类起源的中心区域在泛滇黔地区。泛滇黔地区指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延伸地区。具体指云南、贵州、川南、武陵山片区、湖南南部、两广北部、越老缅北部和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武陵山片区含重庆东部、湖北的恩施地区和宜昌南部、湖南西部、贵州北部。

一个假说:人类起源于(人类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

两个基本观点:是人类人种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

三个基本理论:环境决定论、人智驱动论、中心论。

四个基本判断依据:稀疏的森林(灌木)+广袤的草原地貌是古猿演变成人猿的依据。草原重新变成森林是人猿进化成猿人和智人的决定因素。第四纪冰川期对古人类进行多次清场,第四纪间冰期也给予了古人类多次恢复和重新扩散的机会。青藏高原的最终崛起形成了泛滇黔地区的独特性,造就了泛滇黔地区这个世界唯一的人类冰期的避难所。

五个关键环节:生命登陆。原始哺乳类的出现。由低级灵长类到高级灵长类和古猿。古猿到人猿(直立行走)。人猿到猿人及智人和现代人(大脑的发育)。

二、人类进化的五个关键环节都在完成,人类在的进化链是连续的

1、生命登陆。目前认为是总鳍鱼类的一支演变成了原始哺乳类。而人类是沿着哺乳类这条线演变过来的。《自然》杂志(Nature)上曾报告说,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一块距今4亿年的有进化链意义的总鳍鱼化石。总鳍鱼的一支进化为哺乳动物和人类。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阿尔贝格教授认为:这个发现有可能说明人类起源于南部。

2、原始哺乳类出现。年5月25日,美国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肯定了我国古生物学家孙艾玲及其带领的研究所吴肖青,在云南禄丰盆地发现的头骨化石,代表这一种新发现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在经过对化石解剖研究和系统分析之后,科学家给他取了一个拉丁文学名,中文意思就是吴氏巨颅兽。它的头颅相对躯体而言显得特别大,他体重2g,从鼻尖到尾部不过32毫米,头盖却有12毫米长,全身长着短毛。中美两国科学家一致认为,它是世界目前已知最小的中生代哺乳动物。中美两国科学家认为,这块被称为“hadrocodiumwui--hadro”(希腊文),即“大而饱满”的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这种动物生活在1.95亿年前的早侏罗纪,是现代哺乳动物最古老和最具血缘关系的亲戚。

3、由低级灵长类到高级灵长类和古猿。大约在距今万年前,由低级灵长类分化出了高级灵长类。

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南衡东县发现距今万年前的真灵长类——始镜猴化石,命名为亚洲德氏猴。这个时期地球正经历一个短暂而严重的“全球变暖”事件,即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亚洲徳氏猴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真灵长类,是人类和猴子的远古近亲。

年,由中美两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对江苏溧阳上黄动物化石群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距今万年前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为迄今为止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定名为中华曙猿。中华曙猿是已知的高级灵长类最早的一种,目前没有比中华曙猿更早的古猿化石出现。中华曙猿是人类共同的祖猿。

年5月,中美联合考察队在山西省垣曲县古城盆地,出土距今万年前的曙猿化石,命名为世纪曙猿。

年10月,一个由多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小组在缅甸发现晚于中华曙猿的邦塘巴黑尼亚猿(距今万年),是中华曙猿向外迁徙的一个分支。

20世纪60年代,西方考古学家在埃及开罗西南的法尤姆发现距今约万年前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埃及猿。埃及猿是非洲起源说的基石之一,但这个基石被的发现所动摇。

生存于距今万年到万年的森林古猿在19世纪50年代被发现。森林古猿的同类化石在亚非欧有广泛分布。

在增加的第三纪的猿类化石有禄丰西瓦古猿、粗壮池猿、江淮宽齿猿和双沟醉猿。双沟醉猿距今约万年,生存于江苏泗洪县。

滇中古猿系列:开远腊玛古猿(距今万年)、禄丰腊玛古猿(距今万年)保山古猿(距今万年到万年)、元谋蝴蝶古猿(距今万年)。

年11月4日,科研人员在云南昭通市水塘坝一个砖厂的采掘坑进行抢救性采掘时,发现一具古猿头骨,“头骨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经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古地磁年代学方法测定,该古猿年代距今万至万年间。该古猿报道时的名称为“昭通人”。

4、古猿到人猿(直立行走)。人猿是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与古猿的区别是能直立行走,与猿人的区别是不会使用火,即脑还没有发育到使用火的智力程度。

直立行走的条件:要改变古猿的攀爬习性,古猿就必须到地面活动。古猿要到地面活动,就必须改变森林地貌,形成稀疏的树木(灌木)+广阔的草原地貌。

在距今万年前,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地理环境是一样的,即森林萎缩,草原(灌木)扩展,为古猿到人猿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草原(稀疏的树木和灌木)环境。非洲的不同在于,在草原(稀疏的树木和灌木)最盛的时候,非洲赤道两边还有热带雨林存在,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非洲还有黑猩猩存在。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于非洲古猿是否能进化成人猿,我持怀疑态度,因为有热带森林可以利用,古猿就会随着森林的退缩而退缩,不愿意离开森林而进入草原的古猿,是没有机会进化成人猿的,只能在赤道边演变成黑猩猩。或者已经进化成了人猿,但过早回归到森林,人猿的进化也是不完全的。如非洲就还有两脚趾人存在,这就是进化不完全的证据。

而欧洲是高维度区,相对于中生代(距今年前)的高气温来讲,整个新生代的气温是一个逐步变冷的过程,当然其间温度也有偶然的回升。从距今年开始,又一个气温下降过周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冰川期到来,这期间欧洲相对比较干冷,也不利于古猿向人猿的进化。所以欧洲不是古猿向人猿进化的区域,这里的古猿不是南迁就是灭绝了。

相比之下,对于古猿到人猿进化有利的地方,还是亚洲南部。亚洲南部在草原扩展的盛期,是没有热带森林存在的,只有稀疏的树木和灌木+广袤的草原(还有沙漠)存在,温度环境也正适宜于人猿的生存。

5、人猿到猿人及智人和现代人(大脑和身体的发育)。大脑的发育的条件:首先必须建立直立行走的新性能。大脑发育的促进因素: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地质条件、优良的水环境、优良的温度环境对大脑和身体的发育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大脑发育的保护因素:人猿在草原上行动是很危险的,最主要的危险来自其他强势动物的猎杀。所以草原(稀疏的树木和灌木)重新演变成森林环境也至关重要。

地球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古人类的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层次不同。直立行走的人猿构成了人的基础。人猿的进化,就体现在大脑和身体的进化上,主要表现在智力的进化上。地球环境条件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条件。

的独特之处在于,距今万年到万年之间,青藏高原隆起到了影响世界气候的高度,使南部泛滇黔地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气候区。泛滇黔地区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人类身体和人脑进化所需要的微量元数和矿物质丰富,能够加快人脑进化的速度。

事实上,最早的现代人(解剖学意义上的)出现在泛滇黔地区。如贵州毕节发现了距今11.2万年到17.8万年的现代人牙齿化石,湖南道县也发现距今8万年到12万年的现代人牙齿化石。证明最早的现代人的确出现在泛滇黔地区。早期智人也在泛滇黔地区有广泛而连续的存在。

三、第三纪的干冷气候导致森林萎缩、草地扩展

第三纪一个显著的事件就是陆地上开始出现大草原。以草禾为食的新的食物链形成。对于人类来讲,草原的出现,是生活于草原上的古猿改变攀爬的习性建立直立行走的新性能成为可能。

在第三纪之前的中生代,从距今2亿年开始,地球就一直处于温暖状态中,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差异,在距今1亿年到万年,地球气温上升到了炎热阶段,这就是中生代的白垩纪热浪。中生代的植物是真蕨类和裸子植物。

第三纪是从距今万年开始的。这个第三纪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恐龙的灭绝,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是外星撞击地球,巨大的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引起地球气温下降。所以从第三纪开始,地球气温就有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是在距今约年前,地球又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突然而严重的“全球变暖”。所以第三纪始新世早期是一个炎热期。

在始新世(距今5万年到万年)中期开始气候变冷,到始新世末期时大陆内部开始变得干燥,在某些地区,森林分布区域萎缩。气候变冷导致了始新世末期新发展起来了草原,尽管新发展起来的草原仅限于河岸和湖畔地区,还未扩展至平原地区和现在的热带或亚热带大草原地区,但从草原的出现可以看到人类出现的曙光。

在渐新世地球气温继续向干冷方向发展,所以在渐新世(距今3万年到万年)时期生态系统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草原在全球扩展,而热带阔叶林则萎缩至赤道一带。草原面积扩大对人类的进化来说是幸事,越来越大的草原让古猿回不到森林,这就会逼迫处于草地上的古猿改变攀爬性能,形成直立行走的新性能。

在中新世(距今万年到万年),地球在从渐新世渐进到中新世再到上新世的过程中进入了一连串的冰河时期。总的气温是向干冷气候继续发展,但是气温也在冰河期和温暖期之间反复。这个时期森林有所恢复。如距今万年到万年,森林古猿在亚非欧都有发现。森林古猿可以四足行走,也可以两足行走,实际上就是一种古猿和人猿的中间状态,即是直立行走的性能没有固定下来,原因就是森林古猿还在依靠森林生活。也说明这个期间气温很温暖,雨水很丰富,森林有所扩展,古猿向人猿的进化历程被打断。这同时也说明,在直立行走性能没有固定之前,只要热带森林存在,古猿就会停止进化,因为热带森林很茂密,古猿很少有机会到地面活动。

从距今万年开始,地球气温再次下降,干冷气候逐渐加强,气温的下降到直到第四纪第一次冰期的到来。这中间就有多万年的时间了,这期间都可能进化出人猿来,所以最早的人猿出现的时间可能早到万年以前。

在随之到来的上新世(距今万年到.8万年),除南极洲外在所有的大陆上草原扩张。只有在赤道地区还有热带森林,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大草原和沙漠出现。正因为非洲赤道地区还有热带森林存在,对于非洲的古猿是否完成了进化,我是怀疑的。而同时期亚洲这边,是稀疏的树木、灌木、大草原和大沙漠,所以亚洲的古猿的进化是完全的。

在上新世,草原面积已经足够大了,加上稀疏的森林和灌木面积,这就为古猿向人猿的进化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这证明人猿的最终形成,可能就是在上新世。可以这样说吧,在上新世期间,人猿可能就形成了一个新物种,这是人类出现的物种基础。明确说,是亚洲的古猿演变成了人猿,而非洲的古猿可能演变成了黑猩猩。这就对前面的说法进一步证实了。

我以前在《人类起源于说》一文中说的极热期导致森林萎缩和草地出现的理由是错误的,非洲起源说中的非洲大峡谷导致草原出现说也是错误的。从理论上推测,极热期可以导致树木脱水死亡引起森林萎缩,但草也会脱水死亡,所以极热期带来的是地球的大面积荒漠化,沙漠会最大面积地出现,而对草地的出现不利,这是我以前没有思考到的。极热期也可能只是一种理论猜想,现实中那种状态难以达到。地球的温度最多可能到只到炎热。

第三纪森林萎缩和草地出现,炎热期后的气温下降而形成干冷气候才是直接原因。干冷气候逐渐加强,森林萎缩的速度和草地扩展的速度也会随着加强。但是到盛冰期,地球又会进入大面积的荒漠化。所以一定程度的干冷可以导致森林萎缩和草原扩展,但极度干冷则会导致地球大面积荒漠化。

一定的高温对动物的发展是有利的,动物的大爆发往往都是在温暖期(高温期)。而温度下降和低温往往会带来动物的大灭绝,但切后余生的物种,却是得到了更大的进化。

四、森林萎缩、草原地貌的大面积出现和由草原地貌重新演变成森林地貌是人类进化不可缺失的地球环境条件,泛滇黔地区正符合这一条件要求

1、人类演变的首要环节是获得“直立行走”的新性能。只有生活于草原上的古猿才有可能获得“直立行走”的新性能,所以草原地貌的大面积出现是“直立行走”的先决条件

人类是沿着原始哺乳类这条线索逐渐演化而来的。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在发现的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wui)。吴氏巨颅兽生活在1.95亿年前的侏罗纪。但人类历史的开始,应该从人猿算起,人猿是直立行走的古猿,也是古猿到猿人的过渡种。

简单地说,要获得直立行走的性能,古猿就要改变在树上攀爬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古猿要到地面生活。古猿到地面生活,就必须发生古猿不可抗拒的大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所以我说人类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

大面积的森林萎缩,草原地貌大量出现,才能改变了古猿的原始生活环境,迫使古猿适应地面生活,获得直立行走的性能。

2、人猿形成后,森林的恢复至关重要,否则人猿在未形成种群优势之前,就会被其他强势动物猎杀而消亡了

由森林地貌演变成草原地貌,让古猿演变成了人猿。但是草原地貌对人猿的生存很不利,所以由草原地貌演变回森林+草地地貌也很关键。

“直立行走”对于人猿来讲,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在人猿未获得智力前,生活于草原地带的人猿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被其他动物猎杀,这可能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人猿的原因。

人猿的最佳生活地还是森林,所以在人猿形成优势种群后,人猿生活的地域重新演变成森林间杂着草地的地貌是对人猿最有利的,这样森林可以为人猿提供庇护,人猿也可以依靠采集种子和果子为食物;草地可以供草食动物游牧,人猿也可以通过猎捕获得食物。

形成后的人猿已经形成了直立行走的新性能,就不会习惯于攀爬了。森林中的山洞对于人猿来讲,也至关重要,重回森林后的人猿,最终会走进洞穴,形成穴居性,他们就这样逐步的演变成了猿人和智人。

3、泛滇黔地区经历了由森林变草原、由草原变森林的变化

在距今万年前,泛滇黔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在干冷气候的作用下,森林萎缩,草原(稀疏的树木和灌木)地貌逐渐扩展,最后演变成了大草原,其间间杂着沙漠。距今万年到万年,随着青藏高原的最后隆起,泛滇黔地区又重新演变成了森林地貌。而且,泛滇黔地区是北纬30°线上的唯一陆洲。

五、泛滇黔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有利于人脑的进化

在获得直立行走性能后,猿脑进化成人脑的关键因素是环境条件。古猿进化成人猿后,脑的进化是必然的事情,在猿脑有了一定的进化后,猿有了初步的人智,标志着猿脑进化成了初步的人脑,人猿也就演变成了猿人。所以我所说的猿人,是像猿一样的人,即直立人。由于猿人的脑的进化还不完全,面部猿的特征还没有消失,所以他们是像猿的人。

猿人在脑部进一步进化后,最终进化成了与现代人无异的大脑,这就是智人和现代人。大脑进化完全后,猿人的面部猿的特征也完全消失,成了与现代人无异的脸面,猿人就彻底进化成了现代人了。早期智人很原始,还有很多的猿的特征。晚期智人是拥有完全人智的人,身体上的猿的特征完全消失了,在某些方面与现代人还有一定的差别,如由于生食和熟食的不同,牙齿就与现代人不同。最早与现代人无异的智人,就是最早的现代人,但这个最早的现代人很大程度上是站在解剖学上说的,如牙齿与现代人无异,这个牙齿与现代人无异,就是长期食用熟食的结果。

脑的进化的快慢,与环境条件有关。适宜的温度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食物资源)、食用熟食、人体及大脑进化所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都是很关键的,这些东西都是由人猿生活的地理环境提供的。

大西南及中南,正好是人猿生活和进化的最佳地区。这里温度适宜,不太冷也不太热,大部分时间内是温暖湿润,滇中还能保持四季如春。这里森林茂盛,雨水充足,洞穴众多,泛滇黔高原上有广袤的平原,给予了人类广阔的回旋空间。这里动植物丰富,河流山溪众多,提供给人类的食物丰富多样。这里的远古人类在距今多万年就已经学会了使用火,有证据表明这里的远古人类用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万年前,熟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难事。这里矿物质丰富,人类大脑进化所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齐全,这里还有众多的山泉,矿物质和盐水可以自山泉中自然流出,人体进化和人脑进化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可以在饮水时得到自然补充,极大的加快了人猿进化成猿人、猿人进化成智人的速度,人的进化十分彻底和十分完全。如鄂西的土家族自治区是一块富硒土壤,这里也是出产巴盐的地方,盐中含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齐全而丰富,关键的是,巴山下面就是盐矿,盐能够从泉水中带出来,这一点对于远古还不知道盐的重要性的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六、青藏高原的最终隆起是东西方古人类命运的分水岭,泛滇黔地区的古人类冻不死

1、地球气温的变化在全球是同步的。但是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地理构造所受到的气温影响是不同的。在第四纪冰期,关键就是要出现人类冰期避难所,这就需要地球环境同步发生巨变。青藏高原的最终隆起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

2、人猿形成后,地球大约在距今万年进入第四纪。而距今万年也正是青藏高原隆起到对北半球气候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高度的时候。在距今万年前后,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形成(撒哈拉沙漠是古老的沙漠,形成于距今万年前,面积占非洲面积的三分之一),的黄土开始堆积(黄土高原黄土堆积的时间是距今万年前)。青藏高原最终隆起后,导致青藏高原以西和西北气候干旱,冰期是干冷,间冰期是干热。而的泛滇黔地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气候单元区域,成为了第四纪冰期人类的避难所。

3、在第四纪,泛滇黔高原地区是人类冰期避乱所。每次冰期结束,泛滇黔高原上的古人类就会再次补充到世界上那些古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去。经过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后(大约距今90万年以后),地球上所有的古人类都来自的泛滇黔地区。在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到来后,到距今90万年,地球上其他地区的古人类都被第四纪的第一次冰期引起的寒冻和荒漠化灭绝了。古人类幸存于的泛滇黔地区。从距今90万年以后,地球上所有的古人类,都来自的泛滇黔高原地区。以后每次冰期到来,对各人类进行新的清场。在间冰期到来后,泛滇黔高原地区的古人类重新补充到世界其他适宜于古人类生存的地方去。

4、距今90万年以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人类基本是在间冰期重新进入,在下一个冰期内灭绝。只要认真研究其他的方的古人类存续的时间,就会明白。其他地方的古人类,存续的时间,往往是在上一次冰期结束后进入,到下一个冰期来临后逐渐消失。古人类当然会在下一个冰期内存续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在下一个冰期里消亡。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的蓝田人,都是这样。

5、因为有青藏高原和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东亚()的冰川活动比欧洲、北亚、非洲、西亚、中亚、南亚的要微弱,这就导致这一方块内的冰期并不那么厉害,反正比其他地方要好。由于东亚()的冰期相对较弱,冰期内的北方也有一些小气候区适宜于古人类生活,所以北京人在距今70万年进入北方后一直存续到距今20万年,当然,北京地区也可能是古人类夏季的一个活动点。距今20万年是第四纪的最后一个间冰期,也许是经过几十万年的北方生活,北京人已经习惯于低温生活,所以在距今20万年气温升高的时候他们主要是向北亚迁徙了。在末次冰期内,北京人也会再回到北京地区。

七、泛滇黔地区古人类进化的连续性

1、云南的古人类历史,要从古猿说起。滇中古猿系列:开远腊玛古猿(距今万年)、禄丰腊玛古猿(距今万年)保山古猿(距今万年到万年)、元谋蝴蝶古猿(距今万年)。如新发现的距今万年-万年的昭通古猿,很有代表性。猿人有元谋人。晚期智人有昭通人、西畴人、丽江人、昆明人(呈贡龙潭山人),在云南30多个地方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在云南还发现了其他人种存在的证据,证明了滇黔高原上人种的多样性是的确存在的。云南蒙自马鹿洞人,从人头骨形态上看,推测其具有十万年以上的人类体质特征,被认为是此前从未在人类进化史中出现过的全新人种。在这一新发现之前,大家曾以为智人独占东亚大陆,没想到曾有其他和现代人不同的人种也曾生活在这片大陆上,只是其血脉由于种种原因消失于无形。

2、在贵州境内,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50余处,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早期的有贵州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中期的桐梓岩灰洞文化遗址是早期智人(尼人)遗址、盘县大洞文化遗址、水城硝灰洞遗址(“水城人”开创的“锐棱砸击法”,是旧石器的新式技术,在国内外考古发中占重要地位)。晚期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遗址。在已经发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为数众多的打制石器、骨器、哺乳动物化石,还发现了一定数量、有很强说服力的古人类牙齿、颌骨、股骨、头骨化石。在桐梓岩灰洞中,发了处于晚期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的古人类化石,并将其命名为“桐梓人”。早期智人的代表是“水城人”;还有“大洞人”。晚期智人就更多了。在贵州,除了“兴义人、穿洞人”外,还有“桃花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安龙观音洞人、福洞人、青龙洞人”等等。在六盘水一带,先后发了“水城人、桃花洞人”和盘县“大洞人”。在桐梓县有“桐梓人、马鞍山人”。在普定县有“穿洞人、白岩洞人”。在安龙有“观音洞人、福洞人”,这真是天大的奇迹。贵州的这些古人类化石,合乎逻辑地排列成由猿人到智人,由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发展系列,形成贵州旧石器时代区域文化延续性的特征。距今11.2万年到17.8万年的早期现代人也在贵州毕节出现。

3、在武陵山片区,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了距今万年的巫山人,也发现了蓝田人在这里活动的证据。在湖北恩施建始县发现了距今万年到万年的建始人,建始人比非洲发现的古人类还早几十万年。在湖北恩施清江流域长阳地区发现了19.5万年的长阳人。在长阳地区伴峡小洞发现了距今13万年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遗迹。在鲢鱼山发现了距今12万年到9万年的人类用火遗迹。在伴峡榨洞发现了距今2.7万年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灰烬层。还发现了一万年前的古文化遗址、0年前的城背溪文化、年—0年前的大溪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发现了0年—年前的香炉石遗址及其墓葬区(早期巴文化)。

4、在湖南南部道县,距今8万年到12万年的早期现代人出现于这里。

第二部分、文明起源

1、人类文明起源于的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的区别:利用和使用火。利用和使用火到发明人工取火,是唯一只有人类才具备的能力;种植。种植是唯一只有人类才具备的能力。

火与种是人类文明起源的标志。人类用火的第一成就是陶器,人类种植的第一成就是种子。陶器和种子是人类文明起源的标志性器物。有了陶器和种子为证据,人类就进入到初级文明时代了。

使用火是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没有一定的智力基础,古人类不可能认识火和使用火。火的使用,反过来又促进古人类的身体和智力的进步和发展。

2、文明起源的标志性器物:陶器和种子

陶器和种子的发明,是人智成熟的标志,人智成熟也是人类初创文明的基础。陶器和种子的存在,就是文明的存在。

以陶器和稻种为依据,最早的文明兴起于湖南南部。湖南玉蟾岩的陶器距今2.1万年到1.8万年。稻种1.8万年到1.4万年。陶器和稻种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3、文明兴起于湖南南部的原因

文明起源于湖南南部,得益于湖南南部靠南的地理位置和半盆地的地理构造,使湖南南部在末次冰期后期,最早摆脱了冷空气的控制,为原始稻作农业的兴起奠定了气候基础。

湖南文明的兴盛,得益于四川盆地的保护。末次冰期后,随着气温升高,西部冰川融化,导致西部冰融性洪水很厉害,对西部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在中原,洪水从西部直下河南平地,而此时又没有形成入海口,洪水入不了海,在西来的冰融性洪水和本地雨水性洪水共同作用下,早期中原洪水泛滥且成沼泽。在末次冰期后中原地区不能很快形成农业文明,如大地湾发现黍种是在距今7年,即中原和渭水流域的农业文明始于距今7年。而湖南这里,末次冰期后,人口从昆仑山下来,就到了湖南。冰融性洪水被四川盆地拦截。湖南只有雨水,相对稳定,有利于农业发展。但是距今4年后,在川水冲刷和地震等的共同作用下,三峡逐渐打开了,川水下来,湖南就被淹了,文明移到湖北。到距今4年到年,三峡完全形成了宽阔的水道,四川古湖消失,湖北这里也被淹了!文明移到中原。因为此时中原下海口形成了,水也退了,平原露出来了。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分野的标志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以最早的现代人和最早的陶器和稻种的出现为标志,世界最早的文明起源地应该在湖南南部。世界文明并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00年到1年的湖南南部。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分野的标志是玉器。玉器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标志。最早的玉器发现于距今0年的兴隆洼遗址。所以以玉器为标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分野的时间点是在距今0年以前。

第三部分、考古证据和基因学说并不完全支持非洲起源说

1、考古证据并不支持非洲起源说。非洲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最早起源于非洲,大约十几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世界各地,于距今5万年到6万年到达。发现的距今8万年到12万年的湖南道县福岩洞人、距今11.2万年到17.8万年的贵州毕节麻窝口洞人、西北利亚阿尔泰山脉发现的可以追溯到距今17万年的丹尼索瓦人,他们都是现代人,但都比非洲现代人早。而且的古人类化石是一直连续下来的。

2、基因学说也并不完全支持非洲起源说。澳大利亚蒙戈湖附近出土了距今6万年的人类化石,在对从中提取的DNA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与所有被认为是源自非洲的早期现代人的DNA在遗传上没有联系。年9月26日,华声在线讯:中南大学黄石教授据基因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人类出自东亚,祖源地在西南及湖南。黄石教授的遗传多样性上限理论首次搞清了遗传多样性这一未解之谜,使得从遗传多样性数据来正确推测人类起源历史首次成为可能。其研究成果认为:现代人类主要群组分离年代大于万年,湖南人最具备独立连续进化万年的现代人种的特征。这就从基因的角度上否定了现代人类出非洲说。

黄石提供

黄石从现代人类出东亚图

这就到了人类起源于的学说获得承认的时候了。我以前说过:非洲起源说当破,起源说当立。这句话应该是到了印证的时候了。

黄饮冰(年10月12日星期三于湖北孝感)

编辑:郑文明

作者/来源:国关易理文研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起源于中国说观点再议西部文明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