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通常不太区分语言和文字,觉得说话是语言,写下来就变成文字了。但我要提醒你,语言和文字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语言的次生符号,有文字的民族,一定有语言,但有的土著民族甚至至今都没有文字,只靠口头语言交流。虽然文字只是语言的次生系统,但你要记住,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文字对于人类同样非常重要。这一讲,请跟我去大英博物馆走一遭,那里有一件藏品,罗塞塔石碑。透过这块石碑,你可以了解文字符号的巨大魔力。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年,同一时期秦始皇正在努力统一中国的文字,这两件事都和文字有关,距离今天有多年。
文字符号
借助罗塞塔石碑上的古希腊文字,法国人商博良破译了古埃及文字,把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两三千年。
文字是语言的次生符号。它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界限和人脑的记忆局限,让人类得以处理更大量、更精细的信息,从而能够管理超大规模组织。
文字催生了知识群体的产生,推动了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1.罗塞塔石碑的破解
我们直奔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里,有一块黑色花岗岩,它就是罗塞塔石碑。石碑高1.12米,宽76厘米,厚28厘米,加上底座,比一个成年男人高一些,刚好,你的目光可以落在石碑文字最密集的地方。石碑刚造好的时候大概是长方体,但明显被破坏过,现在已经不完整了,顶部接近三角形。
这座石碑黑黢黢一块,看上去甚至枯燥乏味,但它硬是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古希腊帕特农神庙雕塑一起成了大英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甚至成了大英博物馆的象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通过这块石碑,欧洲人在年,不仅破译了已经失传的古埃及文字,得以跟古埃及法老隔空对话。更关键的是,通过罗塞塔石碑的破译,有文字记录的人类文明史,往前推进到了公元前年。
要知道,另一种跟古埃及文字同样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要到年才首次被发现,不但比发现罗塞塔石碑晚了将近一个世纪,而且能回溯的历史最远也就是公元前多年。
回到这块石碑,隔着玻璃罩,你会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刻着三种文字。最上面的文字总共14行,有的像蛇、有的像鸟、有的像眼睛,这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圣书体),当年只有古埃及的祭司、贵族们才能看懂。中间的32行,歪歪扭扭像小孩画的涂鸦,这叫草书文字,是象形文字的变体,给老百姓看的;最下面的字数最多,54行,是古希腊文字。
罗塞塔石碑被发现之前,已经有大量的古埃及文物出土,上面有各种图形符号。但是,没有人读得懂,因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就失传了。你可能会说,应该不难吧,可以根据图形猜嘛。你是个中国人,很容易这么想,但汉字的情况不大一样,根据偏旁部首,你还能猜测不认识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看上去是象形的古埃及文字符号,其实已经用来表示读音了,而并不是直接对应意义。比如一个猫头鹰符号,它其实代表的是M这个读音,而不是一只鸟。如何找出这些象形符号和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就难住了欧洲的历史和语言学家们。
这一回,罗塞塔石碑上同时出现了三种文字,学者们当然有理由推测,它们记录的是同一个意思。好在,古希腊文字,欧洲学者有人懂,这无异于得到了一条破译古埃及文字的辅助线。
最终,一个名叫商博良的法国历史学家,从一个叫托勒密的法老的名字入手,成功破译了罗塞塔石碑的文字。于是,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壁画、塑像,还有矗立在埃及本土的大型神庙、金字塔、方尖碑,以及古埃及30个王朝留下的凡是带文字的记录,在瞬间开始讲话了。下边就是一张古埃及文字和拉丁字母的对照表:
了解了这个背景,你说罗塞塔石碑该不该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类对于整个古埃及文明的理解,都是靠着它才拿到开门钥匙的。今天如果你去巴黎的协和广场,会看到一个埃及方尖碑,这是埃及人给法国人的谢礼,感谢法国人破译了古埃及文字。
既然破译了文字,让我们一起看看罗塞塔石碑上到底写了什么。
2.文字与人类管理大规模组织
石碑的文字,是为了讴歌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世纪初,古埃及人开了一次会,可以类比为“全国宗教大会”,罗塞塔石碑就是会议的成果,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封祭司阶层写给法老的感谢信。
当时的法老是托勒密五世,他上台以后颁布法令,赐给神庙免税权。祭司们投桃报李,就把这件事刻在石碑上,记录了法老的很多善行,比如修建水坝抵御洪水,给神庙赏赐银器和粮食等等。祭司们还把法老的生日和加冕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年都要庆祝,这相当于给法老的合法性背书。
为什么还有古希腊文字呢?因为这时候埃及已经被希腊人征服了,法老托勒密五世就是希腊人的后代。你看,无论异族统治者向精英阶层示好,还是精英阶层对统治者表示感谢,都要写成文字,再用石碑这种模式昭告天下,目的是让*府的统治得以稳固。
我们今天讨论一个文明,有一句你很熟悉的话,叫“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文字记载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和语言相比,文字有下面这些优势:
有了文字,转瞬即逝的语音,就可以被记录、被保存了。
在空间上,附着在文字上的信息能够影响到远方的人。在广播诞生之前,口头说出来的话可不行,最多只能传到几十米的地方。
在时间上,前人的经验可以记录下来,让后代看到和学习,智慧得以累积,文明得以传承。
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虽然还存在没有文字的部落,但无一例外,他们的文明程度都不高,规模也不大。语言的出现,让人跟动物彻底分道扬镳,而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人类随着文明的发展,支配的财富、管理的土地、控制的人口越来越多,就迫切需要一种工具,能够记载信息、远程传播。而文字,就是一种比语言更有效的大组织管理工具,它跟国家、*府权力是紧密相连的。
说到这,你就能理解,在各大文明的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不是神就是王。在埃及的文明中,造字的是一个神;中国的传说中,发明了文字的仓颉,是一个部落首领;而韩国文字的发明者,更是他们的世宗大王。
古埃及人相信,看到文字,必须大声朗诵出来,大声朗诵才能表达对神的膜拜。中国也有一种传统,凡是写着字的纸,即便是废纸也不能随便扔。今天四川有些地方还有惜字塔,是专门拿来烧带字的纸的。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都是某种隐喻,它们的背后是文字在文明塑造上的强大力量。
3.超越时空限制的符号魅力
文字有这么大优势,但它有一个天生的弱点,就是不容易学习和掌握。正常环境下,一个人只要不聋不哑,三岁就能学会某种语言,而掌握一种文字就必须通过专业学习和长期训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于是,人类的教育诞生了,为了学会文字,就得有专门的人负责教授文字知识。早期的教育,培养了一批识字的知识人群,这是一个新的群体,就是知识阶层。他们成为官僚精英,或者成为祭司,从此,劳心者和劳力者就成为两个阶层。
最初的文字刻在石碑、乌龟壳、莎草纸、泥板、竹简上,效率很低,而频繁的文字记录需求,推动着人类追求更轻便的文字载体,更方便的文字复制方式。
纸张发明出来后,印刷业随之蓬勃兴起了。人类文明开始以图书的形式加速积累,图书馆成为了文明的象征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的文明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文字来保存、记录和传承的。
思考题:汉字并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你觉得这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欢迎在留言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