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萧子云的《介雅》,“四气初元旦,万寿初兮朝”。“元旦”中的“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日”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初始之日”。古人认为凡数之始为“元”,所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中国古时候的元旦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中国古时候的元旦历来指的是正月初一,但将哪个月定为正月,每个朝代也不尽相同。夏朝以农历的元月为正月,商朝以农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农历的十月为正月。从汉武帝起,再次规定农历的元月为正月,把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这个传统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就是宋人过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从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是过春节的习俗。
公历元旦的由来
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进入农耕时代,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息息相关。在从长期的观察中,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每次都把河水泛滥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而得知两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65天。
同时他们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每年的元月1日,这便是元旦的由来。这个纪年法叫做公元纪年,是国际通行的历法。我国使用公元纪年的“元旦”,是从年开始的。
古今元旦的区别
中国古时候的元旦就是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现在的元旦是公历的元月一日。
在我们国家,春节会特别隆重,有形式多样的除旧迎新的习俗,这是因为春节是自夏朝以来就有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十二月的初八,就开始步入过年的节奏。“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基本囊括了过年的几项习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