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埃及,大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金字塔和木乃伊,2月10日,贵州省博物馆引进的一场展览----“不朽之旅——古埃及的生与死”,将为观众解构古埃及神祇和符号,让观众了解到不为世人所熟知的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宗教习俗以及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由此引发观众对死亡这个永恒命题的思考。
据介绍,此次展览的展品约件/套,全部来自意大利弗洛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该馆始建于年,尤其以收藏的古埃及时代的藏品而闻名。该馆的部分埃及馆藏文物最早来源于十八世纪上半叶利奥波德公爵的私人收藏,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由利奥波德公爵组织、让·弗朗索瓦·商博良(第一位识破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并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领导的远征探险发现。
展览以埃及木乃伊与古埃及宗教文化为核心主题,分为四大板块:*兮归来——永生的宗教观、肉身不腐——木乃伊的制作、往生之所——棺柩的作用、视死如生——异世的生活。省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埃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两国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丝绸之路兴盛以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紧密。今天,埃及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我们引进《不朽之旅——古埃及的生与死》文物展,充分发挥贵州省博物馆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增进观众对埃及的了解,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据悉,该展览持续至5月5日,开展当天还将上演话剧《埃及艳后》。
祭司帕迪穆特木棺
木棺内部绘有死者将贡品献给奥西里斯的场景,场景中帕迪穆特手持一块象形文字,面对自己的木乃伊,象征着致敬自己;木棺侧面则是许多死者供奉不同神灵的场景;棺盖上绘有死者戴着仪式假胡子的面具以及乌塞克项圈,身着装饰衣带;木棺后两侧有两列铭文,一直延续到脚部。人性木棺胸前有交叉的红色带子,起到保护作用,体现出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王朝末期木棺的一大特征。
圣甲虫型宝石指环
埃及人相信圣甲虫是神圣的生物,象征着太阳王的重生,有“变”、“恢复”、“再起来”之意。后王朝时期,丧葬仪式中经常使用,通常在木乃伊的心脏上放置石制圣甲虫,病在表面刻上“亡灵书”铭文,目的是让死者轻松面对来世的审判。
婴儿木乃伊
婴儿大约一岁,颅骨内没有筛窦断裂和树脂物质的迹象。木乃伊保存完好,用亚麻绷带交叉形成装饰图案。
卡诺卜罐器
卡诺卜罐是用来专门保存死者脏器的器皿。四个带盖的卡诺卜罐代表荷鲁斯神的四个儿子,即艾姆谢特、哈碧、多姆泰夫、凯布山纳夫,分别保护肝脏、肺、胃、肠。
文:记者邬建玲李屹来源:贵州都市报编辑:皮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