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伯邑考与武王姬发是亲兄弟,他名字背后有一
TUhjnbcbe - 2023/7/1 21:27:00
重庆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3.html

姬发、姬旦、伯邑考都是周文王姬昌的亲儿子,而且是姬昌的嫡子。伯邑考还是姬昌的嫡长子,是继承周西伯爵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相当于太子。为何伯邑考没有姓姬,这里有一段相当血腥的故事。

伯邑考的正式名称已经叫:姬考。邑,是商王对周部落的一种称谓;伯,自然是长子的意思。

伯邑考,就是姬考作为周部落的嫡长子,未来继承周西伯爵位的人。伯邑考是周部落的人对姬考的尊称。

伯邑考的结局非常的悲惨,这就要从他的祖父季历(甲骨文称之为周方伯)说起。周部落在季历这一代就已经相当的强盛了,特别是季历继位后,对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战争,兼并土地,抢夺人口,周部落在商王朝西部相当的强大。

周部落的崛起引起了商王朝的注意,作为奴隶制王朝,商朝的*体其实相当于联邦制,商王是天子,四周是一群被商王征服的异姓部落进行拱卫。商才是国,其他周边部落都被称为邑。

周西伯季历时期的商王是雄才大略的商王文丁,他眼见着周部落越来越强大,对商的威胁越来越大,决定对周进行打击。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干掉季历,周部落至少会安分得多,也只有这个办法既经济,又便捷。

商王要干掉周部落的首脑,一般人看来,谈何容易,但是对商王来说,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动点小心思。

商朝是个崇尚祭祀,敬拜*神的王朝,他们对祭祀相当的痴迷,甚至形成了中国历史以来唯一的一个*、教并立的王朝。

商朝*权建立的核心基础就是宗教信仰,或者说是祭祀文化,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信仰*神,推崇祭祀,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敬问上天,由上苍、*神来决定人间的事情。

这种宗教祭祀文化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治团体,那就是祭司,这和古埃及的法老*体比较接近。

商王掌握俗权,祭司掌握神权。他们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又相伤相杀,以至于后来商朝就覆灭在王权和神权的斗争之中,这是后话。

商王文丁决定除掉季历,就想到了祭祀这一招,毕竟此时的商朝大祭司就是商王室的贵族掌控着,商王决定举行一次巨大的祭祀活动,命令全天下所有的部落首领均要到商王朝国度朝歌来。

季历作为周部落的首领,不得不参加此次举行的祭祀,因为这场祭祀名义上不是商王发出的,而是大祭司提出的。

季历到了朝歌后,就被大祭司软禁了起来,当最后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大祭司宣布由于此次祭祀相当的神圣和重要,需要一份非常特别的祭品向上苍、*神祭献,才足以显示此次祭祀的诚意,才能得到上苍最准确的神谕。

不错,这份祭品就是人,在商朝,献祭人牲是最高等级的祭品,但是人牲又分很多等级,比如奴隶、战俘、平民,比如贵族,比如侯爵,比如部落首领,甚至比如王(死后的纣王后来就被周武王当祭品,举行了一次祭祀活动)。

季历就被大家推举出来当了那份最为神圣的祭品。其实,大家都清楚,这就是商王想出的阴招,大祭司是商王朝王室贵族,怎么说,怎么选,其实还是商王说了算。

季历就这么被文丁给杀了。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就继位当上了周西伯,继续统领周部落。姬昌上位后,他依然执行其父季历的征伐*策,他的野心比父亲季历还大,不但征战西部的戎狄部落,甚至还将周部落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河流域以东的地区,以及扩展到了长江流域一代。

这还得了!这个时候的商王已经是商朝最后一位国君,甚至可以说是商朝最为雄才大略的天子——帝辛。

帝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纣王,也是中国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君王,没有之一。

纣王帝辛不但看到了周部落的野心,更注意到了姬昌的行动。姬昌一边用武力征伐不顺从的部落,一边用怀柔*策拉拢了四十多个对商王朝不满的大小部落,其中有一个比较大姜部落还与姬昌结成了*治姻亲。

姜部落首领姜尚的女儿季姜嫁给了姬昌的嫡长子姬考,对,就是伯邑考。

纣王帝辛敏锐地意识到周西伯的*治野心,这家伙地盘越来越大,联盟的部落越来越多,连远在中原地区的姜部落都成了儿女亲家,这还得了,做了他!

帝辛拿起了祖父文丁的杀手锏——祭祀。

可是这次祭祀姬昌并没有来参加,他不是傻子,自己的爹是怎么死的,他比谁都清楚,可是不去,又是违背王命,怎么办?反他娘的!

姬昌决定铤而走险,拉起队伍攻打商王朝,要说打仗,十个姬昌都不是纣王的对手,周部落再强盛,怎么也比不上商王朝。

姬昌的队伍刚过*河,还没正经和商王*队干几仗,就被商朝*队打得一败涂地,姬昌也被俘虏了。

被俘的姬昌并没有被纣王杀掉,而是关在国度朝歌的牢里,足足关了十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姬昌在牢里做起了研究,搞起了一门流行至今的学问——易经。

关着姬昌实在是纣王没有办法,姬昌在诸多小部落的威望实在太高,但是留着也不是个事儿,还是要杀了他。

纣王还是决定用祭祀的手段,此次选择的祭品就是姬昌,并且昭告天下,让其他部落的首领都在参加,说白了,就是杀鸡儆猴,你们看看,这就是造反的下场。

姬昌被俘后,周部落的实际掌权人就是姬考,也就是伯邑考。他听闻父亲姬昌要被纣王当祭品献祭后,心急火燎地带着自己的两个同母弟弟姬发和姬旦到了朝歌,请求纣王,放了父亲姬昌,在他们三兄弟当中选一个当祭品吧。

纣王觉得这也是个办法,与其杀一个年老多病的姬昌,不如杀了周部落的未来继承人姬考。

于是,纣王就选姬考替换姬昌当了祭品。据《竹书纪年》等小众史料记载,伯邑考被献祭得相当的悲惨,首先是他的肋骨被一根一根地剥开,然后将他的肉剁成了肉酱,所有参与祭祀的王公贵族都分了一杯,这种肉酱被称之为“酌肉”。

纣王还没有忘记关在牢里的姬昌,也派人给他送了一份过去,姬昌明知是儿子伯邑考的肉,还是不得不吃了下去。

姬考被杀后,周部落的族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出于对他的敬重,尊称他为伯邑考。

纣王相当的讲信用,杀了伯邑考,就放了他的父亲姬昌,姬昌回到了周部落,却再也无心过问*事,就将周部落的首领之位和周西伯的爵位让给了次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

姬发也不是个善茬儿,他并没有被纣王的打击吓倒,他继承祖父、父亲、兄长对商的战略,积极联络其他部落,形成了倒商联盟,甚至不惜娶了自己的寡嫂季姜当自己的王后,加强与姜部落的联盟,还邀请姜尚当了周部落的大祭司。

1
查看完整版本: 伯邑考与武王姬发是亲兄弟,他名字背后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