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ldquo犹太人r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作者/宋立宏

01.谁是”犹太人“?

谁是“犹太人”在中世纪不是一个问题。当时,犹太人生活环境封闭,无论信仰或服饰皆与众不同,受世俗文化影响甚微,故个体的价值认同与整个犹太社团的价值认同趋于一致,没有严重冲突。然而,随着宗教信仰越来越成为私事、传统信仰的合理架构受到怀疑,宗教异端遂纷纷出笼。拉比霸权一统天下的局面瓦解了,犹太教内部的宗教运动此起彼伏,最终形成犹太教改革派、正统派和保守派三大派别。谁是犹太人这个问题于是有了不同的理解。

据传统犹太律法(Halakhah),一个人之所以是犹太人,要么因为母亲是犹太人;要么因为皈依了犹太教。这意味着宗教信仰不是成为犹太人的必要条件/p>

正统派和保守派:一个人即使皈依了其他宗教,只要母亲是犹太人,即使身为背教者也是犹太人。

改革派等其他派别则(主要在美国):一个人的父亲是犹太人而母亲不是犹太人,但如果在奉行犹太教的环境中长大,也是犹太人,这就背弃了传统犹太律法界定犹太人的母系原则。

有些改革派还认为:犹太教仅仅是一种宗教,故皈依其他宗教的犹太人不再是犹太人。这又与传统犹太律法将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而不仅仅作为一种宗教看待方枘圆凿。

界定犹太人的种种分歧,实际上浓缩了整个近现代犹太教的发展历程。

20世纪犹太教史上的三件大事,即纳粹屠杀犹太人、以色列建国和美国犹太人之崛起,加剧了上述分歧。

谁是犹太人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纳粹规定,任何人只要祖父母有一方是犹太人,便可列入迫害名单,而不管此人信不信犹太教。这是用不切实际的种族标准界定犹太人,因为当时德国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通婚已持续了好几代。纳粹据此标准屠杀了万犹太人,从而直接影响到以色列对犹太人的界定。

锡安主义运动

以色列年颁行《回归法》,允许祖父母任何一方为犹太人的人定居以色列,却把那些自愿皈依其他宗教的人排除在外,这实际上偏离了传统律法。然而,一旦涉及结婚、离婚和身份证登记,以色列内务部又严格遵照传统犹太律法来界定犹太人。

以色列现行法律的这种暧昧含混引发了多起轰动性诉讼案件,“谁是犹太人”在以色列成了异常尖锐而敏感的社会问题。

02.从“犹大支派的成员”到“犹大地的人”

传统犹太律法界定犹太人身份的母系原则由公元2世纪末编撰而成的《密西拿》最先确定,换言之,它最早是由拉比确立的,是拉比霸权的产物。

而西方现代语文中的“犹太人”一词源自拉丁文“Iudaeus”,拉丁文又来自希腊文“Ioudaios”。“Ioudaios”在西方现代语文中虽然被译成“犹太人”,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前者所蕴涵的地理意义。今天,“犹太人”一词(至少在英语中)不带任何地理含义,主要指(被认为)信奉和实践犹太教的人,因而主要是一个宗教用语。

但“Ioudaios”不同。从词源上看,它来自希伯来文“Yehudi”,此词在希伯来圣经中出现过多次,最初指“犹大支派的成员”,即雅各四子犹大(希伯来文“Yehudah”,英文“Judah”)一支的成员;从王国分裂时期起,它指“犹大王国的居民”。到了耶利米时代,即巴比伦之囚以前,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北国以色列覆灭后,只剩下南国犹大,《以斯帖记》(2∶5;5∶13)把便雅悯支派的末底改称为“Yehudi”,说明支派的含义这时已经完全弱化了。《耶利米书》(52∶28)用它指代那些被尼布甲尼撒掳到巴比伦的人。“Yehudi”一词作为“犹大地的人”,其地理含义此时已不言而喻了。

03.不仅仅是“犹大地的人”

地理含义只是“Ioudaios”这个词的一个方面。西方现代语文中的“犹太人”含“民族”(people)之义,这层意思“Ioudaios”也有,用希腊文表述就是“ethnos”。

将“Ioudaios”视为“ethnos”,在希腊文文献中颇为常见。在当时的语境中如何理解“ethnos”?细读这些文献,它们都在谈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犹地亚。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巴勒斯坦地区仍由希腊人统治,先由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接管,但在公元前年落入叙利亚塞琉古王朝之手。塞琉古王朝的君主安条克(一译“安提阿哥”)三世下令:“让这个民族(ethnos)的所有人按照他们祖先的律法生活。”

这实际上延续了自居鲁士以降的传统*策,让生活在犹地亚的人按照摩西的律法保持自治。“Ioudaios”作为个体,其籍贯(idia或origo,与“出生地”不同)从法律角度而言在犹地亚,而不在其他地方;另外,此类个体必须崇拜耶路撒冷的神,就好像希腊西北部埃托利亚地区的人必须崇拜埃托利亚的众神一样,这就是所谓按“祖先的律法”生活的意思。由此可见,“Ioudaios”是一个民族—地理概念,这些人分享共同的地域、血缘、历史、习俗和信仰。

04.大流散下的犹太认同核心——“民族”

犹太教在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流散现象在巴比伦之囚以后进一步加剧,到公元1世纪时,生活在海外的“犹地亚人”的数量超过了巴勒斯坦本土,他们在埃及、昔兰尼(一译“古利奈”)、叙利亚、小亚、希腊群岛、罗马城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形成数量可观的社团。可以理解,对这些背井离乡之人而言,“Ioudaios”一词的地理内涵随着时间推移会大大弱化,虽然不至于完全消失。

诸多材料表明此词在流散地的民族内涵得以强化。巴克莱全面研究了希腊化时期流散地的犹太文献,发现几乎所有这类文献都突出“民族”,以此作为犹太传统的载体。这些文献强调犹太传统的民族特征,把“Ioudaioi”界定为“同胞”(homophyloi),把其他人当作“异族”(alloethneis),而由世系和习俗结合而成的民族性(ethnicity)则构成流散地犹太认同的核心成分。此外,早期异教作家也常常把“Ioudaioi”与别的“民族”——如腓尼基人、叙利亚人、埃及人等——相提并论。

概言之,“犹地亚人”(Ioudaios)最初是个民族—地理术语,这些人生活在犹地亚,构成一个民族(ethnos),奉行“祖先的律法”。就此而论,“犹地亚人”与古代的“埃及人”、“弗里吉亚人”、“卡帕多西亚人”、“色雷斯人”等没什么不同。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犹地亚人”流散海外,这个词的地理含义渐趋弱化;犹太文献和异教文献普遍证明,海外犹太社团一开始是以“民族”来界定自己的,“民族”是流散地犹太认同的核心。

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

以上考察显示,“Ioudaioi”在希腊化早期是拥有独特信仰的民族群体。但时间的流逝使既有的宗教定义获得新的侧重点———不少人通过皈依而非通过出身成了“Ioudaioi”。

从“犹地亚人”到“犹太人”,从民族—地理概念到宗教概念,代表了一个重大转变。民族—地理身份无法改变,非犹地亚人无法成为犹地亚人,就像马其顿人无法成为埃及人,而埃及人不是色雷斯人那样。但宗教(或文化)身份却是可变的。

问题在于,这种变化最早始于何时?产生变化的原因何在?这些问题都将在下篇中回答。

撰文丨宋立宏

南京大学犹太和以色列研究所教授

因篇幅问题,本文有删改

为了向所有捐赠者做一个详细的总结性汇报,以色列计划的创始人、平安行动的发起人彭湘墨先生将于5月31日(周日)下午3点以直播的形式向大家汇报,本次直播也将邀请以色列驻沪总领馆领事LimorGadi女士参与连线与大家交流,详细解释此次行动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以色列近期发生的大事件,诚挚邀请所有捐赠者参与提问,也欢迎非捐赠者观看。你可能会喜欢:IsraelPlan

转发和在看也是鼓励与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