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埃及艳后的烟熏妆说起千年古帝国兴衰 [复制链接]

1#
中医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0277.html

好莱坞传奇女星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电影《埃及艳后》中,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烟熏妆”十分瞩目:蓝灰色略带闪光的眼影,弥漫于整个眼眶至眉骨处,长长的鱼尾形眼线上挑,更凸显出眼睛的深邃迷人。不光是埃及艳后本人,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大臣们也都画上了华丽的眼妆。

埃及艳后的“烟熏妆”并非后人杜撰,在古埃及,男男女女都会用孔雀石、方铅矿等研磨成粉末,再加以香料、油、水等加以调和后,涂抹在眼睛上。

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当地的气候炎热干燥、沙尘较多,还有一种蝇类生物会飞入眼睛里产卵,眼影的材料具有杀菌作用,起到了类似于“太阳眼镜+消*”的双重效果。

在考虑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流行于古埃及的“烟熏妆”还有宗教上的寓意。古埃及人崇拜的女神巴斯泰特是猫头人身,她喜欢用猫脸上的虎斑纹来修饰眼睛,因此,修长的眼线是一种致敬神明的方式。

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眼妆,可以解读出古埃及人的生活环境、审美态度、宗教信仰等多重含义,既有丰富的信息增量,又不失生动趣味。这种“以小窥大”的历史讲述方式,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丛书“历史上的帝国”中比比皆是。

“历史上的帝国”系列丛书总共有12册,涵盖了亚、非、欧、美诸大陆的12个古代帝国体系,其中埃及艳后的独特“眼妆”出现在《古代埃及帝国》一书中。除了古代埃及、玛雅、罗马、希腊这些知名度更高的“网红”帝国外,还囊括了西非、波斯诸、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等相对“冷门”的古老文明体系。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套丛书是轻松好读的世界史入门书籍。多位资深学者、教授从历史和社会文化两个角度切入,将各个文明体系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还用不小的篇幅讲述不同时代与文明中人们的生活侧面,如饮食、婚姻、社会地位、丧葬礼仪、艺术与文学等。

“历史上的帝国”就像一张详尽的“文明地图”,带我们一览文艺复兴以前辉煌灿烂的古代世界。

01世界古代文明是个“圈”:身处“关联”中的古帝国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古代文明亦如此。

在“历史上的帝国”丛书中,设置了一个特别的栏目“关联”,将着眼点放在了地域与地域、远古与今天之间的关系上,探讨彼此的相似性与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古代文明的起源上,“河流”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六千年的悠长历史,每年如约而至的洪水为农耕文明带来肥沃的土壤,塑造了古埃及人独特的死亡观念:死亡,不是终结,而是进入来的起点。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沿着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底蕴深厚的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文化,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空中花园等都诞生于两河流域。

位于西非尼日尔河北岸的廷巴克图,在桑海帝国时期达到发展的巅峰,成为*金、盐这两大贸易商品的集散地,一时风头无二。

不同古文明之间,通过商业贸易、对外扩张等方式,勾连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

以托勒密王朝为例,在埃及艳后生活的年代,曾经的埃及帝国已是日薄西山,法老等贵族阶层虽掌握着大量的财富,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不断,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在与邻国古罗马的关系中已然处于下风。

早在埃及艳后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时,就要向罗马频繁纳贡以求得庇护。埃及艳后与恺撒、安东尼的暧昧情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实际上,埃及艳后并非%纯正的“埃及人”,她的祖先托勒密一世是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将*,出身马其顿贵族之家。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后,从埃及总督“变身”埃及法老,原本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成了独立的国家。

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前,波斯人曾经一度占领并统治埃及,著名的波斯国王包括大流士一世、阿塔薛西斯三世等。

如果再往前追溯,希腊文明是古罗马的“效仿”对象,托勒密王朝也对古希腊文化仰慕有加。古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半个世纪,马拉松比赛就诞生于希波战争期间。

要是把时间线延长至中世纪时期,真正保留古希腊文化遗产的,则是阿拉伯文明,后来成为14-16世纪勃兴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火种。

古文明之间的“相爱相杀”,莫过于此。

以古埃及为原点,我们可以窥见罗马、希腊、波斯、亚历山大等古代帝国之间,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维度上,都有着微妙的关联,古代世界史的脉络正是通过这些节点得以清晰呈现。

02光环下的“暗影”:辉煌古文明的另一面是残酷

从古埃及、古希腊到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通常与“神秘”“辉煌”“璀璨”等字眼紧密相连。毕竟高耸入云的方尖碑、柱廊环绕的希腊神庙、花纹精致的波斯小地毯、先进的玛雅历法等,无一不显示出古人的建筑巧思、高超的审美理念,以及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

诚然,回望数千年前的人类文明成果,的确有无数的精妙绝伦之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古代诸帝国的发展历程中,还有其原始、残酷的一面,正如光环之下的暗影,同样值得深入探讨。

在考古研究、史料文献中,我们会看到大量关于奴役、血腥祭祀、战争、屠戮的记载。

古罗马、古希腊的社会根基,是没有公民权、社会地位最低下的奴隶阶层。而可在容纳数千人的斗兽场上,众人目光聚集之处,是那些以身体和生命与野兽搏斗的角斗士。

在玛雅帝国中,战争中俘虏的敌人有时会被送上高高的祭坛,在玛雅金字塔上被当众杀死,用他们的鲜血献祭神灵。被视为玛雅文明瑰宝的“金字塔”,曾经见证过无数的鲜血和死亡。

对外征伐、扩张领土是许多古帝国彰显权力的手段,对于被征服地区而异,彼之荣光,成了他们的无穷灾难。历史学家伊本·阿西尔描述被蒙古铁蹄践踏之下的惨象:

不,在世界走向末日和毁灭之前,人类不可能看到可与这一灾祸相比的灾难。……这些人(鞑靼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一丝怜悯,他们虐杀妇女、男人和儿童,破开孕妇之腹,戕其胎儿。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祭祀仪式和战争无疑是“反人性”的,是对生命权的漠视,显示出古文明粗陋原始的一面。

关于古代文明的另一个残酷真相是,我们真正认识到某个文明的伟大之处时,它正在或已然遭受“被毁灭”“被破坏”的命运。

在BBC纪录片《文明》中,历史学家西蒙·沙玛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我们可以用大把时间来讨论,什么是文明,什么不是文明,但当文明的对立面暴露出它所有的一切暴虐、残忍、偏狭和破坏欲时,我们就了解了什么才是文明,我们从即将逝去文物的震惊中认识到它。”

西方人对美洲文明的破坏就是典型案例,古代玛雅、印卡、阿兹特克诸帝国的覆亡,主要是拜欧洲人带来的枪炮与细菌所赐。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数千件古老神像与书籍被视为宣扬“异端”,然后一把火化为灰烬。

在19-20世纪2、30年代,英国在埃及开启“考古热”浪潮,由于保管不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许多纸莎草文件残缺不堪。

这些粗暴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历史研究上的资料匮乏,学者们只能从愈发有限的资料中找到古文明的线索。

03大人物叙事之外:“看见”古帝国的普通人

无论辉煌灿烂,还是残酷暴虐,归根结底,文明是由“人”所塑造的,其中不乏名声响当当的“大人物”,如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图坦卡蒙。不过,根据“二八法则”,真正在文明金字塔里占据多数的,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他们是士兵、工匠、农夫、渔民,甚或只是奴隶,他们扮演着“被忽略”的大多数,在历史书籍中常常是一笔带过。

“历史上的帝国”系列丛书跳出传统“大人物叙事”的窠臼,以更具人性化的笔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