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供稿/作者: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一问”系列推出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提问,今天将要为您作答的问题是:西方的丝绸是中国传过去的,那织机是哪里开始的,或者说中西方人都想到用织机来织造面料吗?问者的言下之意是在中国丝绸传到西方之前,西方是否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织机?东西方的人们怎么会都想到用织机来织造面料呢?他们的织机是否和我们的织机又一样呢?
用线构成面有很多种方法
人类最早穿什么?一般的推测应该就是兽皮之类。《韩非子·五蠹》:古者“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辽史》说契丹人早年也是“网罟禽兽,食肉衣皮”。后来才想到要用毛、羽一类的材料去替代兽皮,所以这个制作就是一个把纺织纤维变成服装面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把线变成面的过程。
当然,把线变成面有时并不需要采用织造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无纺织的材料,直接把纤维通过叠压、粘合等方法形成一个有一定服用性能的平面,今天称为无纺布,我们最近防控新冠病*用得最多的口罩大部分材料就是一种无纺布,我们平时最多用的纸张也是一种无纺织布,但厚重的无纺织布是羊毛毡一类的毯子,多用于家装。
图1无纺织材料的口罩
把线变成面的第二种方法是编织,就是把不同的纤维或是线通过各种可能的结构形成一个面。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很羡慕蜘蛛吐丝织网的本能,所以也出现了许多相应的传说。宋人蒲寿窚《蜘蛛》诗写道:“轻丝出皤腹,口织不用梭”。南美秘鲁也有蜘蛛妇的传说。不过,更多的实物编织会有各种各样的结构。EricBroudy提到的就有:盘编、绞编、绕编、辫编、蓆编等,它们都得用手工编织,也还不属于纺织的范畴。但它们应该都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历史中存在过。
图2a原始编织中的蓆编
图2b原始编织中的绕编
图2c原始编织中的绞编
织机的方法是经纬交织
经纬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任何二维的平面位置都可以用经纬来定位,地球上的经纬度也正是这样在使用的。这个经纬,正是来自于织机中经线和纬线的概念,经线总是竖的,纬线总是横的。
在纺织工程术语中,通过经纬交织后把纱线变成面料的工艺称为“机织”或者是“织造”。这里首先要把线分成经、纬两组进行交织,总是会先有一组平行的经线布好,再用一根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在经线中上下穿过,形成交织而成为织物。《淮南子·氾论训》:“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椱”。这里说的是在没有织机之前,人们先把麻纤维制成线,再用手指等人体来固定经线,采用纺织的原理,用纬线来进行交织,最后形成了所谓网罗类的织物。这种用手脚当工具的织法在民间还是可以看到。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织机专家吉本忍先生在杭州住院时还一直为我们介绍他所知道的最为简单的织造。
图3手经指挂
这种经纬交织通常需要五个基本动作,也就是织机的五大基本原理,它们是:开口、投梭、打纬、送经、卷布,其中最为基本的是有个机架把经线排成相互平行或基本平行的状态并固定下来,但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有效的开口,也就是把一部分纬线提起来,一部分纬线不提,使得纬线在穿过经线时形成交织,以便形成织机。由于世界各地都有把纺织纤维加工成服装面料的动机,大家都也明白织造的原理,所以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产生织机,只是诞生的织机形式和种类不一定相同罢了。
经纬织物在世界上的发现,最早大约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CatalHuyuk遗址,距今约年,埃及的小镇Tarkhan也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亚麻服装。
图4世界最早的亚麻服装,-BC
秘鲁的HuacaPrieta古坟中则发现了年前的靛蓝染织物。在中国,最早的织物出现在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说,世界各地在多年前都已有了经纬织物,也就是都有了织机。但它们的织机都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就来谈谈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些织机类型,它们大多有着各自的起源。
地中海南岸:双轴织机
要让经线平行排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经线绷在两根平行的直杆上,这就是最为基本的双轴织机,也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织机类型。这种织机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古埃及的Badari出土的一个盘子内的画面上,它的年代约在年前,目前收藏在伦敦大学学院的PetrieMuseum。
图5古埃及的水平织机图像
画面画的明显是一台地上的平面织机,也有人称它为水平双轴机,或是地机。同类织机的图像甚至是模型在古埃及的壁画上也可以找到。
图6古埃及的水平织机模型
我们在国丝《神机妙算》的展览上展出了我从以色列Negev地区征集的一件贝多因人(Bedouin)所用的地机,它的原理和古埃及多年前的织机完全一样。
图7Bedouin人使用的水平双轴织机
双轴织机还有一种是垂直的形式,用垂直的机架把经轴和布轴进行固定。这种形式也可以在古埃及的壁画上找到,今天世界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地毯织机,其实也都是垂直双轴机。
图8古埃及壁画中的垂直双轴织机
地中海北岸:重锤织机
重锤织机是在西方流行的另一个类型的早期织机。据说,这种织机也是在-前的匈牙利和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已有遗存发现,后来再向西传播和发展,在欧洲的整个希腊罗马时期都有大量使用,并一直达到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类织机的典型形式是有两根垂直的竖杆将织机的经轴撑在顶端,经轴上的每根经线都在底部悬挂了一个重锤,使得所有经线平行地下垂。织机上还会装有综片,两片或者三片,在织造时,织工提起综片,形成开口,纬线便穿过梭口,与经线形成交织,织工最后使用打纬刀将纬线从下往上打紧,形成织物。据哥本哈根大学纺织品研究中心的EvaAnderssonStrand主任说,这种织机特别适合织作斜纹织物。
图9《神机妙算》展览时,Eva在安装重锤织机
图10重锤织机的工作原理
这些重锤的材质有石质和陶质等多种,重锤的实物在欧洲各地也有出土,而特别是在希腊时期的陶器上有着大量描绘重锤织机的图像。
图11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希腊陶罐上的重锤织机
图12大英博物馆希腊陶罐上的重锤织机
图13大英博物馆展出的织机上的重锤
重锤织机的来源是哪里?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样一种类型,其实,拿着打纬刀从下往上打,还是挺费劲的。关于这一织机来源的猜测,也许是来自渔网的编织。我们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重锤,人们推测可能与渔网的编织和使用有关,渐渐成为一种重锤织机。
图14《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对早期渔网编织的推测
东方:原始腰机
原始腰机其实也是一种双轴织机,只是这种双轴被固定在织工身上,特别是织机的布轴被缚在织工的腰后,就被称为腰机,之所以被特别称为原始腰机,那是因为有别于后来用了机架和踏板的腰机。中国的帛字,意为丝绸,但是整个字的造型,其实就是一个织造的场面,上面的白字,或许象征着织工,或许就是表示“白”的发音。而下面的巾,其实是三竖一横,就是一台织机:边上的两竖是经轴和布轴,中间的一竖就是开口杆或是梭子所引的纬线。东巴文中的织字,也是十分象形,一人席地而坐,人前是一台腰机。而我国最早的一套织机是多年前的良渚织机,只留下织机上三根横杆的玉端饰,正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图15早期的帛字与东巴的织字
图16良渚织机复原
从整个中国织机的发展来看,这样的双轴织机被织工脚撑腰缚固定在身上。任何织造都需要在过程中调节经线的张力变化。原始织机上的经线比较短,不容易靠经线自身来调节,如果用腰来固定布轴就可以由人的身子的前后倾动来直接操作经线张力,比较方便。所以,这种织机一直跟随着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沿用至今。云南晋宁石寨山、李家山等地的汉墓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有青铜腰机,也有腰机织造的形象。
图17李家山出土青铜贮贝器上的原始腰机织造群像原始腰机除了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沿用外,在中国的台湾、海南等岛上也有使用,在周边的东南亚、南亚地区也有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因为它是一个万岛之国,各个小岛上保留的传统纺织技术特别丰富。我们于年赴印尼作传统织机田野调查时,看到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织机,有的虽然上面的织物极为复杂,如在雅加达和苏门答腊看到的宋吉锦、在巴厘岛看到的经纬均进行扎染的doubleikat,用的都是原始腰机。
图18台湾原住民使用的原始腰机
图19巴里岛上doubleikat织造
图20雅加达宋吉锦织造
小结
其实,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纺织技术在年前在各地均已出现,但其原始织机的类型非常丰富,东西两方各不相同,自有特点。古埃及流行的水平和垂直双轴织机,古希腊常用的是重锤织机,到中国及东南亚一带则是原始腰机。中国在原始腰机的基础上发展出踏板织机和提花织机,织出优质的丝绸传播到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但在到达西方之前,当地已有自己的双轴织机和重锤织机,甚至还有更多不同类型的织机如综版织机等。但随着中国丝绸的传播,生产丝绸的重要织机特别是踏板织机和提花织机及其织造技术,作为丝绸织造的专门技术,也与丝绸之路沿途的各种织机和各类织造技术进行了交流,东西双方的纺织技术都在交流中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织机和织造技术的起源、发明、传播、交流、发展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无法在一问一答中解决,其中有很多问题,我们自己也不完全知道答案。当然,还有大量的原始织机类型,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也没有进行介绍。不过,我们在年征集和借展了全世界约50台主要类型的织机,举办了《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的展览、学术会议和工作坊,现在展览图录的英文版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但我们的探索和认识还在进行之中。
参考资料:
EricBroudy,TheBookofLooms:aHistoryoftheHandloomfromAncientTimestothePresent,BrownUniversityPress,HanovefandLondon,
ZhaoFeng,et,AWorldofLooms:WeavingTechnologyandTextileArts,ZhejiangUniversityPress,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