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宗教与生死观
埃及人将历史的开端归于名为美尼斯(Menes)的君王。在传说中,他在南部的上埃及建立国家,统一上下埃及后定都于孟菲斯,于那里举行加冕礼成为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位法老。
埃及宗教的一个极重要特征,在于它不但赋予世间的统治者法老以神性,更直接将其视作是神,从而将宇宙的秩序与人间的秩序通过作为二者之共同代表的法老统一起来。
由于几乎每个重要的城市都认为自己所信奉的神灵是宇宙的主神,作为对于此类信仰的综合,一种关于创世“九联神”--一组九个重要神祇的教义逐渐形成。这一体系是开放的,新的重要的神祇会被不断吸纳到其中。
法老几乎总是被等同于最重要神祇本身或他的肉身代表。描写法老行为举止的用词同描绘九联神之第一代主神瑞(Re,太阳神)的用词是一致的。
二者最根本的特征都被描绘为“以秩序(ma‘at)取代了混乱/谬误”,而动词照耀(khay)在形容世界初创之际的阳光和破晓之曙光之外,也被用来形容法老在登基、节庆等场合的情状。
法老作为神的化身,所根本代表的正是神的秩序(ma‘at),ma‘at一词不但意味着良好的等序,进而有正确、正义之义,也可直译为真理。
在此意义上的法老,甚至被他的臣民称作“一个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得以存活的神”。
如同在创世神话中,每天清晨太阳神瑞驱逐蛇怪阿波菲斯(Apophis)使宇宙得以重新开始,法老的*治行为被视作瑞的这种功业在人间的显现:他驱逐了人间的阿波菲斯,保证了这个世界不会陷入混沌无序。
每当敌人侵犯的时候,他们就被比喻为阿波菲斯,法老的胜利就被视作太阳神瑞的胜利。埃及人将自己对于稳定的宇宙秩序的强烈认同投射到了作为这种秩序代表的法老身上。
这一方面赋予了法老几乎无限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则将其从具体的人抽象为固定的宗教符号。因而,对于法老的描述几乎总是类同的,缺乏个人特征。
这与埃及人对诸神的描写也明显带有非个性化倾向是相应的:他们用几乎同样的修辞呼唤着被认为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祇(俄赛里斯和伊西斯除外)。
埃及人认为,死者的灵*飞向天空的星辰,因而将死亡视作一种新生。甚至神也同样可能死亡并重生。
九联神中的俄赛里斯(Osiris)最典型也最富戏剧性地体现了这种想象。这位传说中的国王被他的兄弟赛特(Seth)谋杀并肢解,他的妻子伊西斯(Isis)施法与死去的俄赛里斯结合生下了男孩荷鲁斯(Horus),荷鲁斯长大后向赛特复仇并最终取得胜利。
他来到死者的国度宣告作为他父亲的合法继承人登基为王,并借此唤醒了俄赛里斯。这一传说对埃及人的信仰影响极为深远。法老,被视作既是太阳神瑞的儿子或化身,又由于继承了死去君主的权力而化身为俄赛里斯之子荷鲁斯。
自中王朝之后,“俄赛里斯化”的倾向渐渐占据上风,俄赛里斯被视作是所有受造者的源泉与基础,他取代了太阳神瑞的作为*金时代统治者的地位,接替了他判死者的功能。他的死亡和复活成为了肉体生命消亡与升华的神圣象征。
在大众信仰的“俄赛里斯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太阳神瑞的信仰逐渐投射到别的神祇之上。在中王国的第十二王朝,阿蒙(Amon)提升为最高神,取名阿蒙-瑞,并被等同于太阳神,成为数个世纪中埃及与其势力所及的西亚领域极受崇敬的普世之神。
这种“太阳神化”的倾向在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IV)时,产生突变,这位年轻的法老宣布不再信仰阿蒙与其他大部分神祇,而将阿顿(Aton),即太阳的光盘,奉为唯一的最高神,把自己原来的名字(“阿蒙所满意的”)改为阿肯那顿(Akh-en-Aton,“侍奉阿顿的人”),从而开启了某种带有人类最早的一神论色彩的宗教改革。这种明显与埃及人根深蒂固的诸神信仰相冲突的改革持续了二十五年便被他的继任者彻底废止。
此后,“太阳神化”与“俄赛里斯化”的两种倾向不断交融,最终形成了太阳神瑞与俄赛里斯形象的有机结合:
瑞被表现为一个俄赛里斯形貌的带着*的木乃伊。太阳的生起-坠落-再生起的运行过程被视作人类出生-死亡-重生之命运的对应。“瑞歇息在俄赛里斯之中,俄赛里斯歇息在瑞之中”。
死去的法老进入另一个世界,成为了俄赛里斯,也成为了瑞。在此,生命与死亡的相待-互转关系呈现出神性本体论的意味。
通过瑞与俄赛里斯的这种融合,宇宙的永恒规律(太阳运行)、个人的悲剧性或偶然遭遇(俄赛里斯的被谋杀)、人类的必然命运(生-死)被有机地纳入一个整全自足的意义系统。
根据《棺文》(CoffinTexts)和《亡灵书》(BookoftheDead)的记述,在作为法官的俄赛里斯面前,对死者“审判”与“灵*称重”的故事不断上演,这一剧情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各种宗教及包括柏拉图在内的诸多思想家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
埃及人相信,死后的生活不但是确定而真实的,还代表着一种更高、更持久、更幸福的状态。这一信仰催生了若干与死后世界相关的不凡实践,将尸体制作成木乃伊的高明技术与极恢弘壮伟、据信能使法老在死后登天的金字塔,是其中最著名也最富于神秘色彩的代表。
-END-
作者:白钢,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著名语言学家和世界史-宗教史研究者。
▽
印度-伊朗文明的轴心突破(一)
《印度“经学”的诞生:从梵书到奥义书》——印度-伊朗文明的轴心突破(二)
后吠陀传统的综合:数论、瑜伽与《薄伽梵歌》——印度-伊朗文明的轴心突破(三)
佛教的兴起与演化——印度-伊朗文明的轴心突破(四)
伊朗文明:阿维斯陀传统、查拉图斯特拉与二元论宗教——印度-伊朗文明的轴心突破(五)
波斯帝国的历史存在与历史形象——印度-伊朗文明的轴心突破(六·终)
前轴心时代文明——埃及(一)
象形文字的生成、实践与影响——前轴心时代文明-埃及(二)
↓
一种融合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
经典阅读与生命经验的文明论视野。
大道之行天下文明
IDdzxtxwm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