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世界古文化耶拉孔波利斯文化尼罗河 [复制链接]

1#
耶拉孔波利斯文化是一处古埃及时期的城市文化。该古城位于尼罗河西岸,距上埃及底比斯城南60公里,今名考姆艾哈迈尔。古城耶拉孔波利斯始建于前王朝(约公元前约前年)后期,是上埃及文明萌生阶段的城市和政治中心,新王国(约公元前约前年)以后废毁。现以前王朝和早王朝时期的遗迹最为重要“耶拉孔波利斯”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为“鹰之城”。而古埃及人则称自己的城市为“涅享”,意为“隼鹰头的荷鲁斯之城”。从很早起,耶拉孔波利斯就信仰隼鹰神荷鲁斯,后发展成上埃及荷鲁斯神崇拜中心,在埃及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意义。、年英国考古学家J.E奎贝尔曾在此发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欧美学者曾在此多次进行考察。年时,奎贝尔在这里发现了城墙、城门、街道和土坯房屋等遗迹。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的官殿像其他埃及古城那样已不存在,但墓葬和荷鲁斯神庙窖疲的文物却甚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掘出了埃及最早的文字和反映王权活动的文物。耶拉孔波利斯文物的大量发现,使人们对埃及远古历史及文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古埃及前王朝时期,也就是涅伽达文化后期,埃及已出现一些奴隶制小国,其中南部埃及(上埃及)的涅伽达和耶拉孔波利斯最有名。涅伽达衰落后,耶拉孔波利斯成为埃及南部的最大势力,后由南而北第一次统埃及,建立第一王朝。此后埃及北部建新都孟斐斯,耶拉孔波利斯则与提尼斯一起成为南都,而作为王族兴起之城和王权之神荷鲁斯的圣城,其地位也尤为重要。耶拉孔波利斯前王朝时代的居住遗迹包括中心城市及近郊。根据地表陶片分布范围,面积不超过5.08万平方米,因而人口至多1万。早王朝时期,城市中心约北移米。新城平面为不规整长方形,面积至少为6万平方米。古城的土坯城墙一般厚约3-6米,最厚处达9.5米,发现两处城门在遗址上,人们发现了公元前年前的城市街道,但很狭牽,街道两旁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土坯房屋,房址十分清晰,排列十分密集。在城南角段石护墙后有ー一土台,可能即为第二王朝末卡塞凯姆威王时建造的城市保护神荷鲁斯神庙的基址。在这里发现有花岗岩大门、雕像和奉献物等,在神庙地面下发现埋藏有大量远古文物,即所谓“大宝藏”。在城址北部的东半部分布有许多朝向一个中心的房屋,专家推测中心位置是宫殿所在地,但建筑形制已难以复原。在前王朝时期居址东部分布有墓地,西部有第二王朝的堡垒和早期王朝时代的墓地,西南方还有第十八王朝的岩石墓。该古城文化层堆积很厚,城区特别是神庙遗址的堆积前后延续达六期:第一、二期属前王朝后期;第三期为早王朝时代,建筑有荷鲁斯神庙;第四期是古王国时代前期(第三、第四王朝),是城市发展的最盛期;第五期为古王国末期(第六王朝),建造有围墙和新的荷鲁斯神庙;第六期为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也修建有荷鲁斯神庙。在前王朝时期居址东部发现一组共五座大墓。墓的形制不同于普通的浅圆土圹墓,应属王陵。其中第号墓因墓中装饰有壁画而被称为画墓,又叫装饰墓。这里的画墓墓圹呈长方形,墓室长为4.5米、宽为2米、高1.5米,上口与地面齐平。墓室中间有低矮的横墙,由粗制砖砌成。墓已被盗,残存的随葬品仅有30余件。有少数骨头残渣,可能是人骨架的一部分。西墙绘有彩色壁画,主题较复杂,且没有一定的次序。但大致可分成3种不同类型,即:外形不同的白船和黑船,各种动物与狩猎活动,各种形象的人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高举权标的大人物与蹲跪在地上的俘虏。画面左端,双狮之间的英雄形象明显地具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的原始艺术风格。在居住址、墓葬、神庙,特别是被称为“大宝藏”的地下窖藏中,人们发现了许多重要遗物。工具与武器主要有燧石刀、燧石分叉长矛、石灰石纺轮、铜剑、铜凿等。日用器皿主要有石瓮、平底或尖底的陶罐、陶钵等。有些红地黑顶彩色陶瓮明显地继承了前王朝时代陶器的风格。雕塑艺术品主要有男女人像和猪、狗、鱼、猿猴、蝎子等动物像,质料通常为石、木、象牙、陶等,也有铜制的人物像。有些石灰石瓮和雪花石膏器皿上还有蝎子和荷鲁斯的浮雕像,并附有表示蝎子王的名字和头衔的铭文。在地下窖藏中,出土了数十件标志王权的权标头和研磨颜料用以化装的板岩调色板,其中最重要的是蝎王权标头、那尔迈权标头和那尔迈调色板。蝎王权标头中间部分刻画头戴白冠的蝎王主持开渠仪式,反映了国王对外征服和开挖水渠等活动;蝎王前方和下方有奴隶劳动形象,上部则刻有表示被镇压的平民(田凫)和外国人(弓)的象形文字符号。那尔迈权标头上刻画头戴红冠的那尔迈坐在轿中的形象。那尔迈调色板正反两面的那尔迈则分别戴有红、白二冠,这表现那尔近王先后戴着南部和北部埃及的两种王冠,显示他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因此史学界认为他就是传说中第一王朝的开创者美尼斯王。蝎王是迄今所知的第一个有名号的国王,那尔迈则通常被认为是蝎王的继承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