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米勒娃·麦格具有多重形象,分别为巫师、教师和知识分子,而从巫师的角度又分为白巫师、女巫、以及巫师变身等形象;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分为有教无类、学童保护神、学院风等形象;从知识分子角度可以将其分为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同时还具有神话与现实混合的复杂形象,复杂的身份使得米勒娃·麦格具有多重人格和复杂的情感世界都承待挖掘。
女性巫师形象
巫术在性质上大概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从表层含义来讲,黑巫术是一种邪恶的、具有报复性质的巫术,而白巫术则是一种光明的、善意的、充满正能量的巫术,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吉巫术。对于巫术本身来说是没有颜色与好坏之分,主要是运用巫术的人,在《哈利·波特》中米勒娃·麦格教授所使用的就是白巫术。善良的巫师运用巫术是为了帮助别人,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背叛》中麦格教授的石像出动振奋人心,当魔法学校的学生面临生命危险时,她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霍格沃兹学校所有的学生。对于黑暗势力以及不公平的事件她永远冲在最前面,所以说她的行动出于本心,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感动。
米勒娃·麦格的善是从她的内心最深处展现出来的,因此这一巫师形象就具有了普通人的仁爱之心,在一瞬间拉近了角色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米勒娃·麦格教授从来都不会使用变形术来惩罚学生,并且她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总是默默无闻、润物无声。例如当她发现阿拉斯托·穆迪教授将马尔福变成白鼬作为教训时,立即将马尔福变为人形,而且严厉斥责并警告穆迪教授学校禁止教师使用魔法惩罚学生;当金妮·韦斯莱被怪物掳走带进密室之后她神情慌张,随后急忙召集所有学生并发布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她为学生所做的一切都出自内心的善与爱,因此她是一个向善的白巫师。
关于女巫师的来源,“柏拉图在著作《对话录》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时代就有许多关于女巫的记录。”“但在当时女巫并不是真正的女巫而是教会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对一个群体女性的大屠杀。其目的就是为了排除异己来巩固自身的权利地位。这一类被冠以“女巫”称号的群体女性只是阶级斗争中的牺牲品,她们是可悲的,但一般电影中所呈现的巫师角色都是大反派。从古至今,很多神话故事中关于巫婆是邪恶的观念也被广泛传播,这就使得观众对巫师有了一个刻板的印象。“在历史上最早的邪恶巫师出现在基督教的圣经中,圣经与基督教把巫师与恶魔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巫师都很邪恶的思想观念很早就出现了。”
而米勒娃·麦格的女巫形象与早期的巫师形象完全不同,当麦格教授在最初迎接新生时,她发现纳威·隆巴多打断自己的话去捡宠物青蛙,然后俯身与他对视的那一刻,一个神圣不可冒犯眼神就让人感到畏惧。同时由于米勒娃·麦格教授在学生面前总是严于利己、公平正义,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任何学院学生都严惩不贷,特别是当自己学院的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严肃处罚,因此受到了全院学生的尊敬。米勒娃·麦格这一形象的刻画区别于早期的邪恶巫师,打破了人们对巫师的刻板印象,她是受敬畏女巫这类形象的鲜明代表,与此前鹰钩鼻的邪恶女巫有着天壤之别。
猫在不同国家的内涵会有所差异,而且在不同时代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亘古不变———猫的象征意义一直偏向于积极的一面。在中国猫有长寿、招财、吉祥富贵的意义,在古埃及猫就被一些人神圣化了,而在中世纪的欧洲,猫便被视为魔鬼的化身,在现代社会猫则代表着温柔和顺。而在基督教的信仰里,许多欧洲的国家都将猫看作异教的代表,比如一般巫婆的身边总会养一只黑色的猫,在巫文化的渲染与烘托下,猫的眼睛总是充满神秘感而且非常诡异恐怖。
米勒娃·麦格的变身一方面是她的本职工作所在,因为她在霍格沃兹担任变形术的老师;另一方面猫的优雅与内涵的巫文化也从侧面显现了麦格教授的人物气质以及她的女巫身份;再一方面猫的高冷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米勒娃·麦格教授外冷内热的人物性格。
总之,米勒娃·麦格教授与虎斑猫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其一虎斑猫的身上有麦格教授的影子,其二麦格教授身上又具有虎斑猫所象征的内涵意义。
教师文人形象
“在西方,教师职业历史悠久,具有原始性的文化特质。公元前5世纪中叶,教师还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只不过是古希腊城邦中出现的以教授演讲、雄辩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他们被称为智者。”
学院风是指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风气,是与那些官僚风相对的概念。米勒娃·麦格是一位拥有大爱的、无私奉献的变形术教师,她对于学生的爱出于本心,并不夹杂任何的功利目的,同时她还擅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譬如当米勒娃·麦格教授看见哈利骑着飞天扫帚在办公室窗前展现出一个完美的转身时,并没有因为哈利违反校规而去惩罚他,而是目光独具的发现了哈利的飞行天赋。于是她立刻将哈利推荐到魁地奇,使他成为一名格兰芬多的找球手,还非常高兴地送给哈利一把“光轮”牌的飞天扫帚。
J·K罗琳将巫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深度融合,使米勒娃·麦格教授这一形象更具多样性。这与吉德罗·洛哈特教授为了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甚至当他的秘密被暴露时,居然要对学生痛下杀手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米勒娃·麦格教授一心教学,服务学生的学院风地教师形象内蕴。
《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并不是某一阶级的专属学校,在这里求学的既有巫师的后代也有麻瓜的后代,同时还有巫师与麻瓜结合的后代。因为米勒娃·麦格就出生在一个巫师与麻瓜结合的家庭,而且她对自己的麻瓜父亲非常崇拜,所以米勒娃·麦格非常讨厌那些对麻瓜抱有强烈偏见和歧视的人。米勒娃·麦格作为魔法学校的一名教师,对任何学生都没有性别、阶级、血统上的歧视,所有在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上学的学生她都一视同仁。这与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对于赫敏上课积极地发言没有任何回应,还因此批评她爱表现自己形成鲜明对比。麦格教授不会因为赫敏是麻瓜的后代而轻视她,也不会因为马尔福的纯巫师血统而特殊对待,所以说米勒娃·麦格教授服务于所有阶级也独立于所有阶级,体现出她有教无类的教师形象内蕴。
学童保护神这一形象内涵出自米勒娃·麦格的姓氏文化,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米勒娃的身份相当于雅典娜(智慧女神),同时还要扮演手艺人和保护神的角色。从这一角度也不难看出麦格教授对于孩子们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她愿意用生命去保护学童们。虽然她是全校学生公认的严格教师,但有时候也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温柔的一面,譬如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麦格教授一个人阻止了乌姆里奇等人对海格的偷袭,而她也因此被击成重伤;在食死徒控制霍格沃兹时期,麦格教授一直冲到最前面去保护学生,她为了学生的安全联合另外两位院长将叛变的斯内普校长赶出学校,直到哈利等人制服了卡罗兄妹,她才将学生安全送回。
但这场斗争不仅仅是为了赶走校长,更是让霍格沃兹摆脱食死徒的控制。米勒娃·麦格为了保护学生而与伏地魔等人进行多次生死决斗,从这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保护学生是她的天职,她就是学童们的保护神。
知识分子形象
“我们将知识分子放在具体的社会当中,从职业或知识的内容上来分工界定知识分子。”[5]16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被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分类是将那些传播抽象符号的知识分子分为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
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当代知识分子的分工也越来越职业化,“并且很多知识分子因为身份的转变就不再像以前的波希米亚人一样四处漂泊,他们开始依附于国家的某些体制机制而逐渐变得有机化。但由于在社会中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类知识分子为了个人的发展,便成为某个阶级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此他们就与社会有了某种固定的精神或物质利益的关联。”这一紧密的关联使他们只为某一阶级服务,因此也就会缺乏对公共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