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已经上幼儿园了,所在的城市能逛的动物园植物园度假小镇,甚至是一个公园都留下足迹之后,我决定带娃去逛一逛人类知识财富地聚集地——博物馆。事实证明,我想得有点美好了。
刚刚出发的时候,娃还是很兴奋的,作为老母亲的我也很欣慰,我在想,这将是一场充满收获的旅途啊!没想到,我和娃进行了4个回合的拉锯战。
第1回合:刚刚进馆,娃还是表现出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兴致勃勃地看了碗,瓶罐,看到陶俑时,哈哈大笑,说这个姿势好搞笑哦!我赶紧蹲下来对她说,要小声一点哦!娃撇了撇嘴,又去发现下一个搞笑的陶俑了。
第2回合:我蹲在展品旁边,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她解释展品的背景,然而还没等我说两句,娃已经蹦蹦跳跳去看下个展柜了。别人逛博物馆是慢慢看,娃可倒好,三下五除二就逛完了,说着抬腿就要走。
第3回合:可是让娃学习知识,提升境界的目的还没达到呢!好说歹说,娃答应再逛一会儿。
第4回合:再逛着逛着娃就哈欠连天,一边要看着娃不要乱跑,一边要寻找一些有趣的展品吸引娃的注意力,走着走着,就从走马观花式的看变成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真的又累又无聊啊。没想到娃一出博物馆,就立马来精神了,说时间还早,去游乐场还来得及。
说好的学习知识呢?说好的小孩子吸收知识快,可以上知一点天文,下知一点地理的呢?为什么和自己想得都不一样!不是说小孩子对博物馆都很感兴趣的嘛!
回程的路上,我好好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别人家的娃爱逛博物馆,我家的娃就不爱呢?
我突然认识到一个问题:我自己都不爱逛博物馆,凭啥要求娃也爱逛啊?!
回家在查阅相关的资料时,我发现了一套好书,是大英博物馆儿童历史绘本。第一时间入手阅读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懂的太少。大英博物馆实在是太懂孩子的发展心理和成长规律了!这套书也成为了娃的第一套博物馆兴趣启蒙书。我买了两本《发现古埃及》和《探索特洛伊》。娃看了之后爱不释手,还催着我说,有机会真想去大英博物馆看看啊!
这套书是作者和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儿童绘本系列,得到了大英博物馆的授权,插图中的每张图片都非常的精细。读完《发现古埃及》这本书后,我突然明白了启发孩子去博物馆,成为主动探索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不爱逛博物馆,是因为我不感兴趣,娃同样的不感兴趣。而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带了太多的功利心去逛,企图孩子逛了博物馆就变成博闻强识,知识储备丰富的人了。这根本不现实嘛!
而带孩子去博物馆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让孩子主动发现,探索,认识到世界之大,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个探索的种子的。
百度大英博物馆儿童历史绘本:探秘特洛伊京东月销量¥36购买已下架
一.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求知欲,比什么都重要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虽然是大人,也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绘本是这样介绍的“在船舶穿梭交通繁忙的海面下面,谁也没有注意到有大片的遗址。”遗址有多大呢?“每条边都长达10千米,相当于个足球场那么长。如果以普通人的步行速度绕着它走一圈,足足要走6小时!”
我的天哪!这处遗址也太大了吧!
不仅如此,从水下打捞上来的有各种东西,金灿灿的铅笔,还有比长颈鹿还高的埃及神像。
若问古埃及什么最有名,除了埃及金字塔之外,那就是埃及的“特产”木乃伊。看了绘本才知道,木乃伊的制作对象除了有人之外,还有动物。这些被做成木乃伊的动物往往都是人神之间的信使。
不要说孩子了,就算是大人,看到这套绘本,也会由衷地觉得有趣有料,想忍不住在读完绘本后,找更多的资料,了解古埃及的一些事情。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文明都是被好奇心推动的。然而,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作为一个母亲,非常心痛地发现,小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是强烈的,但是越长大就好像越来越少发问“为什么”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繁重的课业以及过多的考试、升学压力,让孩子对学习内涵的理解过于窄化,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探索的欲望。
但是,我们会发现,凡是那些在某些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喜欢发问,并且一问到底,最后自己找寻答案的人。
所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提供相应的检索工具,再辅以方法,还担心孩子记得不够多,学习得不深入吗?
这套绘本用海底探险的方式,巨大的数字,新奇奇妙的东西和现象,一步步的激发孩子的探索欲,这对家长在生活中激发孩子求知欲也是一种启发。
二.开放式问题,培养孩子逻辑思维
除了激发好奇心之外,这套儿童历史绘本给我第二个启发,就是要学会和孩子互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孩子的思维,引导孩子多思考,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举个例子,绘本介绍古希腊人是古埃及最早的“游客”。但是古希腊人不会说埃及话,也听不懂当地话,这可怎么办呢?
绘本发问:试试看,你能光靠手势来交流吗?
这个问题简直太好了,忍不住为这个问题拍手称赞。因为对于生活中很多事物和现象,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习惯到我们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