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地释读象形文字的荣誉,归于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商博良年12月23日生于法国洛特省的菲热克,从小受兄长、古代史教授雅克·约瑟夫·商博良的影响,对埃及怀有浓厚兴趣。9岁起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
年,他年仅12岁就掌握了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他听说还没有人能读懂埃及象形文字时,便立下宏愿:“总有一天我要弄清楚它。”他开始钻研古代语言和古代史,为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作准备。商博良把希望寄托在科普特语言上,试图从这里打开一个突破口。在学习科普特语时,他使用了基歇尔先前编写的科普特语法书。16岁时,商博良进入格勒诺布大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年刚满18岁,就被任命为这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22岁时,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年,商博良着手研究拉希德石碑。他首先试图从铭文的象形文字部分找出托勒密的名字。早在~年,扬就已证实,拉希德石碑上的象形文字铭文中,有些符号刻在椭圆形框里,并多次出现,实际是国王的象形文字名字。商博良对照希腊文,在象形文字部分毫不费力地找出了托勒密的名字。
他把得到的7个罗马字母同托勒密的希腊语拼音Ptolema-ios(ITroleuaios)对比,发现少了一个字母e和第2个o。这一点并没有使商博良感到困惑,因为他知道,象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这类语言,元音常脱漏不写。他相信,在埃及象形文字中也有同样不写元音的现象。
商博良进一步把世俗体铭文与象形文字铭文作比较,发现世俗体文字符号和象形文字的笔画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他设想这两种文字存在亲属关系。
年,商博良发现,每当世俗体文字中出现符号y时,在象形文字中就出现了小蛇一样的符号。他设想,这两个符号之间有内在联系,于是便推论,如果将y读做(f),那么,小蛇符号的音也就是(f)。他断定,象形文字里的符号有标音的作用。
年,英国考古学家班克斯(W.J.Bankes)勘探埃及费来神庙,发现一块方尖碑碑基,上面刻有希腊文铭文,其中有埃及女王克利奥巴特拉的名字,在附近还有一块倒塌的方尖碑。碑和碑基于年运到英国。年希腊文和象形文两种铭文均被拓印出来。不过,在年之前,商博良还没有机会看到这些拓本。
年,商博良继续对比世俗体文字符号和象形文字笔画。他把相似的符号全部分门别类,编成对照表,标明哪个世俗体文字符号相当于哪个象形文字符号。当年夏天,他出版了一本介绍祭司体文字的小册子,毫不困难地把他所知道的一组世俗体文字变换为祭司体文,然后又变换成象形文字。通过多年研究,他确信埃及文字的三种形式不过是相互修饰而已。
年,商博良开始研究拉希德石碑,根据希腊文铭刻里的托勒密一词,找出相当于“托勒密”这个词的世俗体文字符号,然后又从自己编的对照表里找出相当于这些世俗体文字符号的象形文字符号,按顺序抄下来,再与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作部分对照,得到了完金相同的象形文字符号。商博良从他熟悉的世俗体文卡萨蒂(Casati)纸草上,发现了女王克利奥巴特拉的名字,根据对照表他把女王的名字变换成象形文字符号,只是暂时还无法验证是否译的正确。同年,他得到了年班克斯在费来神庙发现的那块方尖碑的碑文拓本。他发现,拓本上椭圆形框里刻写得克利奥巴特拉名字的象形文字符号,同他从对照表里得到的符号一模一样,顺序也相同。他把托勒密和克利奥巴特拉的名字进行对比,又找到了几个新的字母。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又成功地释读了亚历山大、伯林尼斯、提比略、多密善和图拉真等王名,他掌握的象形文字符号增加到个。
至此,商博良认为,希腊、罗马时代的王名问题已经解决,那么,法老时代王名环内的符号是否同样有表音的成分呢?时隔不久,即年9月,商博良从一位建筑师那里获得两张埃及神庙浅浮雕的拓本,终于解开了他的疑团。商博良拥有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象形文字是可以读懂的。他非常细心地翻阅大批古埃及文献并检查自己的每一个结论是否正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商博良认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既非纯字母文字,又非纯表意文字。先前的学者,虽苦心钻研终不能豁然贯通,乃在于他们断言埃及文字或全为表意,或全为表音所致。
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会议上宣读了著名的《就象形文字拼音问题给M.达西尔先生的信》,就释读埃及象形文字的情况作了报告。欧洲许多国家的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这一天是公认的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商博良从18岁起,为释读古埃及文字呕心沥血,奋斗了20余年,在众多学者一个个受阻退下阵来之后,唯有他知难而上,锲而不舍,终于获得成功。商博良曾说:“生活的真谛在于热情。”他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