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取舍之间古埃及都城变迁 [复制链接]

1#

古埃及迁都其实次数非常的多,类似于中国的迁都一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都城。

类似于长安、洛阳、北京、南京等,总之都城有的是。

但现在大体上人们认为的古埃及著名的都城有两个,行*中心——孟菲斯,而宗教中心是底比斯。

孟斐斯是古埃及的中古王朝时期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沿着开罗往南行,30千米外就是古埃及孟斐斯城遗址,古埃及最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就在此处。

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古埃及迁都底比斯。

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和陵墓,它们是埃及人最辉煌的成就,也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极致表现。

那么,古埃及都城变迁到底是如何的取舍之间?这或许就需要比较探析一番。

迁都孟斐斯

埃及王朝的历史,从美尼斯统一埃及开始,到被希腊征服为止,可分为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王朝等时期。

在埃及王朝统一的早王朝时期,被征服的下埃及还没有彻底臣服于上埃及的统治,致使战争屡屡爆发。

直至进入古王国时期,这些暴乱才逐渐平息下来,埃及王朝也才得以进入全盛时期。

第三王朝时,为进一步控制下埃及,正式迁都孟斐斯。

第四王朝、第五王朝时,相比早王国时期,法老的专制*权已经大为巩固。

在这一时期,太阳神成为最高神,法老也开始自称是太阳神之子。

在朝见法老时,大臣们必须匍匐于御座前,以胸贴地,用嘴唇去亲吻法老脚前的尘土,这样的礼仪充分体现出了法老对臣属无上的权威。

迁都孟菲斯起因竟是因为一个孩子

迁都孟菲斯这件事情还得从一个非常年轻的法老说起,确切的说他当时还只是个孩子。

图坦卡吞(公元前—公元前年在位)即位时年龄约在七至十岁之间。

通过对国王木乃伊进行医学检测,人们估算出国王去世时的年龄在十八至二十岁之间。

图坦卡吞在位期间谨慎地谋求复辟,使旧有的神明与阿吞神并立,但后者依然居于领导地位。一国的中心起先依然是阿赫塔吞,那里居住着国王与大王妻安赫森帕顿(意为“她为阿吞神而生”)。

然而到了即位后的第二或第三年,仍身在阿赫塔吞的国王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图坦卡蒙;王后也不再叫安赫森帕顿,而是更名为安赫森娜蒙。

过了不久,年轻的统治者离开了阿赫塔吞,将宫廷迁到了孟菲斯。不过才建于数年前的阿赫塔吞的房屋被封掉,东部山区中造好的石窟墓穴也被弃置不用。

阿赫塔吞充当埃及中心的时间很短,人们放弃这座城市肯定不是出于宗教原因,这一行为事实上凸显了外部形势的恶化。

复辟碑

孟菲斯被选为新都城,这座城市坐落于上下埃及之间,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公元前年以来这里就是*事中心。

阿蒙神祭司们显然并未向国王施压,因为若真施加压力,新定的都城多半就会是阿蒙崇拜的中心底比斯。

国王在孟菲斯颁布的法令原文被记载在一块所谓的“复辟碑”上,最终得以流传至今:“正当从象岛至三角洲潟湖的众神庙宇即将被遗忘,神庙已陷入摇摇欲坠之时,陛下登上了国王之位。”

人们将权力归还给昔日的神明,但没有触及阿吞神之位。

迁都等于众神归位

未成年的国王做出的最重要的内*决策莫过于推行温和的复辟*策,以及放弃阿赫塔吞迁都孟菲斯。

昔日的众神重获尊位,在整个埃及境内一直到努比亚地区,人们又开始热火朝天地修建庙宇献给这些神明。

外交方面有大元帅哈伦海布负责守卫埃及的边境。

他试图通过武力对抗入侵的赫梯人,尽可能维护埃及在亚洲仅存的一小部分昔日的特权。

他可能还发动了一次赴努比亚的远征。

阿伊和哈伦海布这两位摄*身边都有众多精明强干的官僚辅佐他们,但有趣的是,埃赫那吞时代的重臣只有少数几位依然身居高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绝大多数重臣的陵墓都位于孟菲斯墓葬群,只有少数位于底比斯。早在哈伦海布担任*事统帅时,他就已在孟菲斯为自己修建好了陵墓。

到了19世纪,陵墓被人发现并遭到了盗挖,在这之后很久,这处陵墓都下落不明,直到年,一支由英国和荷兰联合组建的考察队伍才在杰弗里·T.马丁的率领下再一次发现了该墓。哈伦海布通过墓中的铭文强调了自己在国内的地位仅次于国王。

图坦卡蒙在即位第十年后便死去,时年约18岁。

由于他死时没有留下后代,所以第十八王朝就此灭亡。

国王少年早逝的缘由无法确定,他很可能是死于瘟疫。

在当时的亚洲地区恰好瘟疫肆虐,疾病极有可能是由*人带回埃及的。

国王木乃伊头骨上的创伤使人怀疑他曾遭遇过事故或是被谋杀身亡,但该伤口也可能是在国王的尸体被制作成木乃伊的过程中造成的。

很显然,王都被迁出阿赫塔吞后,人们短时间内无法决定王陵的新址。

年轻国王死得很突然,因此人们仓皇地决定将他葬到帝王谷,哪怕王都实际上位于北方。

不过每位造访帝王谷的游客都会注意到,图坦卡蒙陵墓的建筑风格与其他王陵全然不同。

这座陵墓原本不是用来埋葬国王,而是阿蒙诺菲斯三世在位时为其他王室成员所准备的,只是出于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这处陵墓没有被使用。

“正本清源”

由于传统祭司群体实力的强大,这场意义重大的宗教改革最终在图坦卡蒙这位少年法老的统治时期彻底中止,古埃及的首都也重新迁回了底比斯。

在此之后的赫拉姆荷布法老统治时期,这位将*出身的法老为了埃及大局的稳定,以及为了消除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对法老统治的不利影响。

在王名表上大笔一挥便将从埃赫纳吞到图坦卡蒙的统治时期彻底剔除了,将自己统治的起始年代推至阿蒙赫特普三世、也就是埃赫纳吞的父亲之后,以显示埃及神权意识形态的延续性及自己继承王位的合法性。

因此,不要说现今的历史学家,就是古埃及文明后期的法老们可能也不知晓之前的历史上曾存在埃赫纳吞和图坦卡蒙这几位法老。

只是由于现代埃及学家们的研究,人们才逐渐了解了这几位法老。

底比斯的由来

自埃及建立伊始,即有一个有名的省会城市,当地居民称其“阿皮耶城”,按当地语言习惯,也叫“塔培”或“塔皮乌”,意即“王座之城”。

对希腊人来说,“阿皮耶城”类似于他们国家的“忒拜”。

因而他们不再称巴欧田为“忒拜”,而称“阿皮耶城”为“忒拜”。

自此,这座中部城市以“底比斯”之名为英国人和英裔美国人所熟知。

底比斯自始就是古埃及某个“省”的首府,与中央*府相距甚远,故而建立了自己的特殊宗教、礼仪、发音、命名法、书写方式等,这些都促使它将从下埃及或者北部埃及分裂出来。

随着北部各个小王国自身的衰败,尼罗河三角洲和其他地区相继崩溃、瓦解,底比斯决定宣布主权独立。

显然,它不动一兵一卒就实现了这一目的。

而北部各王国由于自身国力的衰弱,也对它放任自流,任由这样幼稚的*权不受约束地自由发展。

土皇帝

当地的图霍特普家族和因特夫家族的人一个个成为底比斯的法老,他们看似并无大建树,未能青史留名,但他们的确推进了国家的物质繁荣,为底比斯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使之占据了埃及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

曼图霍特普四世是因特夫-曼图霍特普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

取而代之的是曼涅托的第十二王朝—辛努塞尔特-阿蒙涅姆赫特王朝。

第十二王朝被认为是“埃及历史上最快乐的时期”,也是埃及文明的第二个璀璨时期。

在很多人眼里,它甚至超越了第一文明时期。

在第一文明时期,人民是从属于君主的,君主统治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法老的权力,为法老们铸造不朽的丰碑。

在第二文明时期,君主统治以人民利益为首要目标。

法老们是仁爱的,不会为了表面光鲜亮丽的*绩而牺牲百姓。

他们给人民带来了富饶的生活。

他们更有远见,留下了泽被后世的不朽功劳。

总论

地处古埃及中心又交通便利的孟菲斯是行*中心,而野蛮生长的底比斯,由于是三不管地带,所以呆着没事就爱修建庙宇,希望与神多联系联系,多聊聊天。

这两个都城对不同阶段的统治者而言,都有不同的意义。

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是因为既有行*机器。

而古埃及这个国家又是神人一体,崇尚他们自有的宗教。

以至于他们迁都的时候总会涉及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不管是因为什么,总之这两个地方都有十分多的金字塔,也有一些现在听上去十分狗血的故事。

参考资料:

埃及这片土地;古埃及:环境基因、地缘争霸与文明兴衰;.06;中国画报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