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夜读优雅法国那一缕香与中国古老香事不谋而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夜读》追随习主席的脚步,展开一段有故事的中欧交流之旅。

优雅法兰西

在不少中国人眼里

“浪漫优雅”总是与法国这个国家如影相随

但要问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

是文学、电影、绘画,还是红酒、马卡龙、法国大餐

恐怕女人们挚爱的化妆品、香水与时装最有人缘

这三种法国精品共同塑造了法国女人的美

并成功将“优雅法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但若要论这三样东西谁最最特别?

法国社会专家茉莉叶·贝丝有一句话深得人心

她说:看一个女人的香水,就能判定她的生活定位

如果说服装和化妆品在视觉上展现了女人之美

香水则在嗅觉上泄露着女人的性感和品位

眼睛是人感知世界的第一器官,虽直观但层级最低

如此看来,香水的魅力应更胜一筹了

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上,放置有香炉的中国古代文人书房。

以制造香水驰名的法国人

将“香”视为生活乐趣与享受

这与古代中国人对香气的喜好不谋而合

去年,由中法两国博物馆联合策划的

“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在巴黎大获成功

在“香事”这件事上,中法同步get到了彼此的魅力

如果想要跟法国人来一场兴味盎然的聊天

不妨一起来——品香

优雅法国那一缕香与中国香事不谋而合

中国:香的国度

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宗教用途到文人雅士的生活艺术,香经常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催化剂。

早在汉代,熏香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流行,出现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以及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用来为衣服、被褥熏香的“熏笼”。唐以后,熏笼的使用更为盛行,唐代诗人白居易《后宫词》就有“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的诗句。

战国络纹熏

在汉唐时期,香文化从祭祀仪式中逐渐成形,随后与道教和佛教产生密切联系。从大量存世的香具中,可以发现自汉代开始,中国人的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焚香,香具在明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南宋官窑兽耳炉(上海青浦任仁发墓出土)

宋代文人文化的兴盛也催化着香文化的发展。香被宋代文人视为灵感之源,他们不仅以诗文咏香,更发挥聪明才智,打造出各式各样的香具。上海青浦任仁发墓出土的南宋官窑兽耳炉,样式仿照商周青铜器“彝”。“彝”在商周时期一般作为礼器和酒器,但是在宋代,这类仿“彝”的瓷器通常被当作香炉使用,在宋代的绘画中也经常能够看到文人书桌上放置这种香炉。

《斜倚熏笼图》,明,陈洪绶

自汉代以来,香在宗教与世俗场合都被广泛运用,无论男女都乐于香事。到了明代,则是全民皆用香,明人遗留下大量陶瓷、金银、漆器、玉器香具,香与琴棋书画一样不可或缺,成为了明人重要的生活艺术。中国古代,人们喜用熏笼熏衣物,令衣物的余香数日不散。陈洪绶的《斜倚熏笼图》堪称明代生活用香的经典之作:美丽的女子斜身倚靠熏笼,裙裾招展,熏笼下放置一鸳鸯形香炉。

清造办处制透雕鎏金炉

而到了清代,香料被皇室视为重要的库藏物资,景德镇官窑为皇室制造了大量姿态各异、材质多样的香具。

清鸡翅木香几

在这一时期,线香也得到广泛应用,并相应诞生了香插、香筒、香盘等物。成形于宋代的香几则成为居家用香的专用家具。

法国:缔造领先世界潮流的香水工业

香奈儿创始人CocoChanel曾经说过:“不用香水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女人”。

香水最早起源于埃及、印度、罗马等文明古国,后来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传入欧洲各国。十六世纪前,法国的香水使用还没有流行起来。直到十六世纪后,香水在法国突然走俏。人们使用香水的理由,最通常的说法是为了掩盖因不常洗澡身上所散发的异味,而且还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用。

当时,教皇的侄女凯萨琳嫁给了法兰西亨利二世,她带着调香师来到法国,并开设了第一家香水店,成为了法国香水文化的创始者。用来与体臭抗衡的香水应运而生。那时最受欢迎的是动物性香料,如龙涎香、麝香、麝猫香一类。到18世纪中叶以后,动物性香料由于气味过于呛人而逐渐失去巴黎人的青睐,于是巴黎人的兴趣又转向了植物性香料,柠檬、桔子、玫瑰花等都可以制成香袋、香水。

真正促进法国的香水工业的是拿破仑。他支持鼓励当时的科学家研究有机化学,法国的香水工业因此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始领先于世界的潮流。

中法制香之讲究

中国:“合香”的艺术

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诗句“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理想境界,也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式熏香的画面。

在古代生活中,熏香所用的香大多是依据“香方”,择沉香、青木、苏合、鸡舌、兰、蕙、芷、蒿等原态香药经过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更为精致的香丸、香饼、香膏等,这个工艺过程便是“合香”。

法国:“调配”的艺术

法国南部小城格拉斯被誉为世界香水之都,这里汇集了全世界著名的香水,同时也汇集了有名的“鼻子”,他们就是闻香师(调香师)。据说专业的闻香师,能在不用任何仪器的情况下,识别出多种香水的味道,他们只需将香水轻轻的一吸,便能准确判断出香水中含有的50多种成分。他们每天工作不超过3小时,为了保持嗅觉的灵敏度,不能抽烟、喝酒,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闻香师在闻过一种新的香料产品后,在其头脑中就会有初步的感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联想,将想象中的嗅觉形态转化为量化的形式。香水是一个讲究比例调配的艺术,闻香师通过闻香与调制,创造出不同的香气。

中法品香之意境

中国: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香的态度。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法国:在香水中找到情感和慰藉

法国香水调剂专家杜诺瓦在《香水世界中的迷恋人们》一书说:

“我们的世界丰富异常,令人感受不尽其中的美好。就拿香水来说,本来它可以不存在我们生活之中,因为它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奢侈品。但是人性的潜能又在追寻创造这种奢侈品的欲望,其目的就是用香水来创造和延伸自己的生活之愿望,试图在香水中寻找到情感和慰藉。事实上,人很容易满足的,所谓奢侈也并非浪费与糜烂,在香水上用的心思恰好是正常人性的反映,是一种对美的着迷状态的反映。正是这样,香水文化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潜入到人们的灵魂之中去了。”

中法“香事”当然不止这些

如果你也喜欢这一缕香,欢迎留言分享哦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网、中国文物网等报道)

夜读精选

在欧洲人眼中“中国”被意大利人第一次描绘出来

异国情调这些中意趣味你pick哪个

我“中意”你!三个意大利人在中国

“袖珍国”里的高level生活图游摩纳哥

百年前那批留法艺术家画了这样的中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