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为何坚决要肢解俄罗斯解析世界岛和远东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作为国际舞台上的死敌,美国为了削弱俄罗斯的势力,一直在策略上倾尽全力。不仅在经济领域施加了严苛的制裁,而且在国际环境中主导着对俄罗斯的孤立政策,更是在文化领域想方设法进行深度渗透。自从乌俄冲突爆发以来,美俄之间的矛盾变得越发尖锐和公开。然而,为何美国如此痴迷于削弱俄罗斯的权力地位?

要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审视美国的历史与思维方式。尽管美国本身并非岛国,理解其对待俄罗斯的行动和策略却离不开借鉴其历史“父亲”——英国的“离岸平衡”政策。

位于欧洲西北角的英伦三岛,包括最大的大不列颠岛及其余各分布的岛屿与海外领土,总面积约24.41万平方公里,住着约万的人口。尽管这在欧洲的大陆框架中看似微不足道——陆地面积仅占欧洲总面积的2.4%,人口虽稍多,但也只占总人口的9%。然而,这个看似地理上的“小国”,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复杂而独特的政策与战略,书写了举世瞩目的军事和帝国史。

在中世纪,英国最初尝试走的是大陆扩张的战略路线,但结果屡战屡败,不得不一退再退。到了15世纪,英国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欧陆领土。此次的颓败却奠定了英国后续走向海洋帝国的决定性步骤。从此,英国人开始实施“离岸制衡”策略,它的目标清晰明确——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阻止任何可能威胁到英国的强权的崛起。

16世纪,随着西班牙的崛起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联合荷兰,通过长期的军事对抗,成功打破了西班牙的霸权。进入17世纪,荷兰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威胁。于是,英国转向与法国结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彻底终结了荷兰的霸业。随后,英国又察觉到法国的崛起,于是又转向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结盟,发动了第二次百年战争。然而,当18世纪英国发现哈布斯堡有统一欧洲的野心时,英国又与普鲁士结盟,发动了一场针对奥地利的猛烈攻击。

在世界探索的浪潮中,英国的离岸制衡策略逐步从欧洲扩展到了欧亚非三洲的旧大陆,面对新的国际格局,英国始终坚持着"谁强制衡谁"的外交理念。

在一战前夕,面对俄罗斯的崛起,英国选择与日本结盟,结果是在年的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战败。战后,俄罗斯一蹶不振,英国转向与俄罗斯结盟,以对抗威胁逐渐增大的德国。随着一战的结束,日本的野心逐渐显现,英国又改变策略,与中国修好,以制衡日本的崛起。

那么,英国为何能在国际大国之间频繁地"翻云覆雨",进行政策和盟友的反复变换呢?答案源于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具体而言,就是坐落在英国与法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的长度约为公里,最窄处,也就是从英国的多佛尔到法国的加来,只有34公里宽。这种地理优势不但免去了英国受到突袭的风险,又确保英国不会因距离过远而与欧陆失去联系。

这道海峡的存在赋予了英国一个难得的战略优势:使其能够集中资源建设强大的海军。只要海军力量足够,英国就无需过于担忧本土的安全。相对的,对于法国等欧陆大国,却需要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陆军的建设中。毕竟,海军的弱势只会导致财富和殖民地的流失,而陆军的弱势则可能意味着国家的覆灭。

然而,法国曾试图与英国在海军实力上竞争,却又不愿减少陆军的规模。这种政策导致了国家财政的过度负担,最终引发了王朝的崩溃。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最终以英国的胜利告终,这足以验证英国海军力量的重要性。

美国虽然并非岛国,但与旧大陆相比,北美大陆实质上也可视作一个岛屿。美国也实行“离岸制衡”政策,但由于其强大的实力,这种制衡显得更为“霸道”。于是,旧大陆也得到了一个新的名字:“世界岛”。

"世界岛理论"将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视为世界的“心脏”。该理论预言,随着旧大陆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会诞生一个新的霸权国家。这个国家首先将占据东欧,然后逐渐控制"世界心脏"地区,最后通过交通线向“世界岛”的尽头扩展,达到统一"世界岛"的目标,从而成为全球的决定性力量。

虽然这是一个源于年的英国理论,距离美苏冷战的爆发还有四十余年,但是不难看出,前两步的发展历程是不是非常熟悉?没错,从美国的视角来看,最有可能实现这一"世界岛"构想的,正是俄罗斯和苏联。

苏联首先控制了东欧,然后大力向中欧和中亚扩张,这在美国看来无疑是一个危险的预兆。

在某种程度上,冷战实质是美国接替英国成为海洋霸权,苏联接替法国成为陆地霸权,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陆海角逐。有趣的是,苏联的崩溃原因与法国极为相似,都是由于试图打破对方的海洋霸权,又不愿意放弃陆地霸权,结果导致军备开支无节制,最终陷入崩溃。

尽管"世界岛"理论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但其中的核心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美国的战略观念。

在苏联解体之后,尽管俄罗斯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有所下滑,但我们必须记住,这是一个横跨欧亚,覆盖超过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延伸超过公里的国家。这个巨人的面孔分别指向东亚、中亚、东欧和中东。即便美国对俄罗斯控制全球岛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针对其陆权扩张的威胁仍会引发美国的忧虑,无论其海权霸主地位多么稳固。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若想安抚其内心的不安,便需要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削弱俄罗斯的势力,二是切断其对远东海岸线的控制。

削弱俄罗斯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考虑到其广阔的版图,直接威胁到多个板块,若从任何方向进行攻击,都可能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想要控制世界岛,首要任务就是控制东欧。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一个东欧国家的身影越发明显,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担忧和对其陆权威胁的不安全感。

至于美国为何要切断俄罗斯对远东海岸线的控制,其出发点主要是对自身海权地位的保护。全球气候升温带来的北冰洋航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俄罗斯是拥有北冰洋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长达万余公里。回顾到年北极航道刚刚开通,年货运量仅有13万吨,现今,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万吨。这无疑加剧了美国对海权的忧虑,故而有了分离俄罗斯与远东出海口的策略。

在瑞典气候专家的预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未来。据他们预测,到年,北冰洋的冰川面积可能缩小至万平方公里以下。这一变化将重塑地缘政治的格局,使远东地区转变为新的全球贸易枢纽。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甚至中亚五国和蒙古的货物可能会在远东地区汇集。对美国来说,这个变化远远超过了货物运输的问题。随着冰层的消融,大型舰队的通行问题可能将不复存在。

作为军事策略的框架,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对其海军战略的影响不容忽视。主要的海港稀少且分布在广阔的领土上,这就是俄罗斯海军力量的一幅地缘政治版图。在这块棋盘上,唯一的几个重要角色就是位于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波罗的海的加里宁格勒和圣彼得堡,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以及太平洋的海参崴。这几个港口不仅各自孤立,而且还受制于其他力量的影响。

仔细研究这个地理结构,我们就可以看到,俄罗斯的海军力量被划分成四个主要部分: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这种分散的配置使得整合和协调变得极为困难。比如,从圣彼得堡出发的舰队必须经过芬兰湾和整个波罗的海,而塞瓦斯托波尔的舰队则要受制于土耳其、乌克兰和埃及的地缘政治影响。如果俄罗斯能够掌握北冰洋,控制乌克兰,再占据黑海的主导权,那么封锁俄罗斯的策略就将面临失败。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

后记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试图瓦解俄罗斯,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尽管我们坚持和平立场,但在这个“世界岛”上,我们不得不警惕。美国很可能把我们视为接替法国崛起的德国,亟欲削弱我们的实力。然而,如果美国试图剥离俄罗斯的远东部分,这未必全然是坏事。从国力和精力出发,美国实际上没有能力长期控制远东。这片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领土,美国或许正在为我们量身定做嫁衣,只是这件嫁衣是否合身,还需时间去验证。#军情集结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