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曾说过:“在这富有历史背景、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文明应是多姿多彩的”。
文明的多元化,使世界绽放异彩。而信仰是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典型表现。
因此,不同信仰,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明背景。
西方人就曾对我国“上信神明,下信鬼神,不灵就拜”的信仰,深表困惑。
“困惑”的背后是差异与不理解。就信仰而言,中西方究竟有哪些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西方信仰
首先来看对中方信仰疑惑不解的西方,他们的信仰是什么?
在西方世界,人们的信仰主要依托于宗教。拥有宗教信仰的人在群中占极大比例。信徒的日常行为、社会生活都受宗教的指导与控制。众多宗教信仰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三个:
第一,基督教,该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视耶稣为创始领袖。耶稣被认为是神子,三十岁开始传教,后被犹太行省审判,惨死十字架上,三天后又复活升天,是教内信徒的崇拜对象。他的观念核心是“博爱”,倡导人们爱上帝、爱人。
基督教的发展史悠久而辉煌。创立初期,基督教徒被视作异类,遭遇多方迫害,但依旧顽强发展,成为了罗马帝国最具威望的宗教。年,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裂成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两大教派。
千年来,两教都繁荣发展,信徒遍布欧洲地区,被多地视作国教,受到政治权利保护。到了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发动宗教运动,高举“唯靠圣经、唯靠恩典、唯靠信仰”的大旗,创立基督教新教。
自此,基督教主要包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新教又分化出许多小宗派,包括信义宗、长老宗、圣公宗等。
基督教的教义从《圣经》中体现。他们认为人与世界都是上帝创造的,而上帝是唯一的神,是“三位一体”的存在,同时具有圣父、圣子、圣灵三种位格,虽是神,却具备人性。
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受上帝指引,而人生就是一个赎罪的旅程,赎清了死后可以到达天堂,反之,下坠地狱。
如今,从人数上来看,基督教信徒已达23亿人,是世界信徒最多的宗教。从地区分布来看,基督教信徒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挪威、芬兰等欧美地区。因此,可以说基督教是如今西方世界最为核心的宗教信仰。
第二,伊斯兰教,该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创始领袖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幼时父母双亡,早年跟随商队途径多地经商,一路所见所闻让他了解到犹太教、基督教的情况。
相传有一天,穆罕默德在冥想时,收到真主给予的使命,创建伊斯兰教,教义与一系列社会改革相适应,受到广泛拥护。
伊斯兰教的发展是扩散式前进的。从最初的单一民族宗教,通过高效的传教,将教义逐渐扩散至全球,信徒愈来愈多。
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占据统治地位,随国家的对外扩张,不断推广至世界各地。年起,伊斯兰教的影响力已经跨亚、欧、非三大洲。二战后,伊斯兰教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稳定格局。
伊斯兰教的教义主要在《古兰经》中体现。信徒需做到“念、礼、斋、课、朝”五项基本任务,信真主、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
如今,伊斯兰教信徒多达14亿人,分布在亚、欧、美、非两百多个国家。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第三,犹太教,该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五世纪,创始领袖是以色列人摩西。在古代,以色列人泛指犹太人。
该教认为摩西幼年时,遭受埃及法老的长期奴役,不堪其辱,最终逃往迦南,途中在西乃山受到上帝启示,被赐予十诫石板,在上帝的指引下,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常年厄运,开启自由的新生活。
他确立了犹太教的基本法律,细致到不同罪行对应不同处罚,他的观念核心是上帝与犹太人同在,会帮助大家走进“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
犹太教的发展史曲折坎坷。犹太教不主动向外族传教,主要在本族中流传,因此犹太教的命运与犹太人的命运关联密切。摩西去世后,犹太人经过不计其数的战役,终于有了安身之地。
公元前年,新巴比伦将南方的犹太灭亡,百姓流离失所,直到公元前年,波斯灭新巴比伦,犹太民众才得以回到故土。和平没有持续太久,很快马其顿取代波斯,犹太人被勒令接受希腊文化,犹太教遭到重重政治迫害。
不久,罗马大军又取代了希腊人的统治,记载犹太教礼仪制度的相关文籍被烧毁殆尽。此后近两千年,犹太人都过着颠沛流离、逃亡世界各地的生活。直到年,建立新的以色列国,犹太人才有了新的家园。
犹太教的教义主要在摩西·迈蒙尼德的十三条中体现。十三条教义包括相信人死后会复生、造物主是独一无二的真神、造物主是唯一可敬拜之物等。他们认为会受到上帝审判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信仰,所以犹太教尊重个人对不同信仰的选择,不积极传教。
上述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均起源于犹太教,后来发展道路不同,教义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犹太教相信上帝,但不承认耶稣的神性,认为上帝是无形的、纯精神化的。
如今,犹太教是世界第六大宗教,因为是民族宗教,信仰人数相对不多,主要集中于西亚地区,但其影响力巨大,几乎每一部宗教典籍都包含有犹太教的相关内容。
西方的宗教信仰概况如上,那么,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怎样的呢?
二、中国信仰
与西方常出现民族性宗教相互排斥的情况不同,我国的信仰特点可谓兼容并蓄、和谐共生。
我国主流信仰包括:儒、释、道三教,概况如下:
第一,儒教,中国千年来的官方思想体系。儒教的主要思想以皋陶的“五教”为本源,尊崇儒家思想,有显著的中国特点。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朱熹等。
儒教的发展历经千年沉淀,格局稳定。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深受周公喜欢,二人编撰整理大量儒学经典,为后来儒教的形成奠定基础。西汉,汉武帝当政,推行“独尊儒术”,国家宗教彻底儒化,儒学也在政权的庇佑下逐步深化、系统化,借助神祇展开社会教化,形成了儒教。
魏晋时期,儒教的概念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隋唐,《大学》、《中庸》等儒教经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宋元以后,程朱理学重视孔孟之道,儒教思想得到进一步演变发展。近代,儒教曾被打压残害,教化衰息。
我国改革开放后,慢慢恢复对儒教的重视。有了千年的沉淀,儒教的思想体系已经非常完备,思想内容格局宏达,在我国的地位不容小觑。
儒教的教义并不等同于儒学思想。儒教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圣人神道设教”。崇尚“仁”,以“礼”的方式实现仁爱,信奉的最高神是“天”。他们相信谶纬神学、天人感应,主张敬天,行天道。
儒教从未在政权外设置独立组织,因此,其影响对象往往是全国民众。
如今,儒教思想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组成部分。儒教的影响力也不仅仅局限于我国,其对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影响深远。
第二,释教,即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创立者是释迦牟尼,故有了“释教”的称号。释迦牟尼幼时历经生活磨难,悟出生命真谛,29岁出家修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
佛教的发展悠久长远。公元纪元前后,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结合华夏民族特点,佛教与“儒”、“道”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和谐共存,在隋唐时期发展达到鼎盛。《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正是长途跋涉,求取佛教经典,当权对佛教的重视,不言而喻。
佛教的教义主要包含“四谛、缘起、五蕴、无常、无我”。在中国本土化发展出“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等主张。教中仪式活动多种多样,包括盂兰盆会、焰口等,节日包括浴佛节、泼水节、驱鬼节等。
如今,我国约有1亿人信奉佛教,藏族、蒙古族等地区广泛信奉佛教,其领袖“班禅”、“达赖”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道教,我国唯一本土宗教。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人物有葛洪、寇谦之等。
道教的发展不断适应时代要求。道教与道家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二者既有联系又与区别。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实体宗教,而道家是诸子百家中以庄子为核心人物的学派。
宋朝时期,道教发展至巅峰,备受统治者推崇,在民间衍生出许多新的分支,比如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不同派别在民间各自发展,又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两大派——全真派和正一派。
古代的道教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其中不乏迷信成分,而道教在发展中不断汲取新的文化,契合时代发展脉络,以适应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教徒还成立过学习小组、支援抗美援朝、取消一切与国家法律背道而驰的教规,其发展进入新时期。
道教的教义以《道德经》为基准。有别于西方的一神论,道教的神仙谱系庞大完整,包括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上老君这三位。
道教认为修行的目标是得到长生成仙,达到生命的永恒。教徒们的日常任务包括诵经、打坐,主要礼仪有对民众作揖、对神仙叩拜。
如今,道教的教义中加入了许多适应国家发展的内容,其倡导的“自然和谐、人类和平”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
儒释道三教在我国相互融通,确立了传统礼仪典范和社会主流思想。儒教“治世”,促进人们的社会化历程,使各阶层、各角色有序发展、和谐共生;佛教治“心”,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博爱向善;
道教“治身”,寄托了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三者都有着丰厚的底蕴、适应时势的姿态,共同铸就我国的国民信仰。
三、中西信仰差异
自此,大家可以发现中方的儒释道信仰与西方的三大宗教信仰,虽都寄托着民众的精神需求,但其教派形式、发展历程、教义特点等方面均千差万别。具体有哪些差异,差异原因是什么呢?
可以从以下四点分析:
第一,信奉对象不同。西方三大宗教的信奉对象是真主、上帝,而中方信奉的是天、道。
第二,基督教故事里诺亚谨遵上帝指令,知道人间将会有滔天巨浪,只得造大船保护自己以及其他圣灵。
第三,同是大水泛滥,华夏故事里,鲧为救苍生,窃走天庭的息壤,以此解决灾难,让人间圣灵复苏。
第四,两个故事对比,不难发现,西方宗教对神的指令是绝对顺从的,而我国的信仰则是遵从于天地法则,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神,在灾难面前努力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扭转局势。
第二,兼容性不同。西方三大宗教均以教权为主体,排斥其他派别;而中国的儒、道以皇权为主体,并不需要依靠排他来生存,千年来儒释道三教三足鼎立,却互不为敌。
这与中西的历史背景有关。西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战乱年代,犹太人为了新生活而创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受其影响,有较强的排他性。在历史长河里,西方宗教常常出现争夺统治地位的现象。
而我国漫长的农耕时代里,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在于自然灾难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与人勠力同心,产生了更多的和谐互助的意识。因此,中方信仰更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第三,教规执行不同。中西教派均有教规,但教规执行的严苛程度并不相同。西方三大宗教的教规大多需恪守不渝,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宗教迫害事件,如今不断发展完善,有了好转。
第四,而我国的儒释道更注重的是心意,心若诚,外部行为并不绝对重要。比如,释教认为只要佛心在,喝酒吃肉等表面行为都不重要。道教顺应本心,道法自然,使个体的信仰更加内化。
第五,信仰原因不同。西方信徒往往从小便确定了宗教信仰,一生受教义影响,规范行为是为了得到神的认可而升入天堂。
而中方对信仰的追求,更有现实主义精神。许多人可能对儒释道三教了解并不彻底,但日常生活中仍会将自己的期许寄托其中,比如为求富贵拜财神、为求金榜题名拜文殊菩萨、求平安拜观音。
中国人的信仰原因落实到现实,比起对神的敬畏,人们更在乎对人的影响。比起日夜赞颂神的人,人们更尊敬为社会做贡献办实事的人。
四、总结
中西信仰特点差异万千,究其根源,其实都是在表达人们最为真挚的精神诉求。
潘恩曾说:“一切引人向善的信仰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