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稳住阵线的“联合国*”策划从 侧背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 北部。觉察到这一动向的彭老总决定先发制人,集结大*主动向“联合国*”发起进攻, 要面临的第一道防线就是临津江。
临津江发源于朝鲜东部的太白山脉,江面宽一百余米,水深一米左右,涨潮时海水倒灌,江面宽度会达到余米,南岸多浅滩,再往后便是陡峭的山峰,这是一道易守难攻的天险。不过 对这里并不陌生,在第三次战役中,39*师仅用10余分钟便从这里突破南朝鲜*的防线。
但这次“联合国*”显然吸取了教训,在临津江防线布下了重兵。包括美*第3师、英*第20旅、南朝鲜*第1师等4万余人,各式火炮余门,坦克多辆。还依托地形修筑了各式战壕、地堡配备了铁丝网等。
4月22日*昏,战斗全线打响。负责突破临津江后从右翼迂回的第一梯队63*,以师从麻田里正面强攻,*长傅崇碧亲率师在石湖、新贷一带偷渡。晚上21时,师两个营成功渡河后,敌*才发现。不过为时已晚,师剩余部队顶着敌人猛烈炮火强行渡江,并向敌纵深发展。
在临江将南岸约4公里处有一个叫雪马里的小村庄,村庄北有、高地为屏障,南有、高地为依托,通往后方的道路也经过这里,是敌*阵地的一个重要据点。驻守这里的是英*第29旅格罗斯特营及炮兵45团7连、哈萨斯骑兵8连、重型坦克连等多人及42门火炮。
值得一说的是格罗斯特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英*的王牌营。该营的前身是第28步兵团,曾于年3月21日在英国远征埃及的亚历山大战役中,在被敌人腹背夹击的情况下,英勇作战将敌*击退。因此获得了英国女王特别奖赏的帽徽,别的士兵都只有一枚帽徽,而该营士兵却佩戴两枚帽徽,号称“皇家陆*双徽营”。据后来的俘虏交代,该营是英*中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
师兵分三路对该出敌人发起进攻。以团迂回到雪马里侧后,截断敌*退路,占领.4高地;以团1营穿插奔袭英*阵地后到.4高地与团汇合;24日清晨,团主力强攻雪马里正面高地,英*的抵抗非常激烈。团6连经过5次冲锋才攻下西部的无名高地,3排排长牺牲、副排长重伤。战士沙德喜在连续击倒几个敌人后不幸中倒下,弟弟沙德广抱起一箱手榴弹冲到离敌人阵地还有20多米的地方,投出20多枚手榴弹后遭飞机扫射,壮烈牺牲。
5连也在友*配合下经过9次冲击终于攻下高地。时光轮回,这支部队在一次遭遇前后夹击的命令,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没有上回那样的好运。企图趁着大雾南逃的英*在.4高地附近遭我*阻击,被俘60余人后又串回雪马里。在 的强大攻势下,他们最终放弃控制的公路,被压缩在高地,营长卡恩命令构筑环形工事坚守阵地。
接下来根据美、英方面的资料,从他们的视角来还原一下对于该事的处理。
23日下午14时左右,英29旅旅长布罗迪在得知格罗斯特营被攻击后并未在意,认为他们能稳住防线,相反他担心自己的侧翼被穿插,向美*要了菲律宾营做预备队。直到第二天接到格罗斯特营被包围的消息后,他才派出第10营级特遣队(包括菲律宾营和重坦克团的一个中队)前去营救。但该营在接近高地时立即被 阻击,开在最前面的菲律宾营轻坦克被击毁。营长与英*沟通,让其重坦克(百夫长式)开路, 的反坦克武器对其没有威胁。但英中队长逊邱伦认为路面太窄重坦克无法发挥火力,万一被击毁会堵塞交通。就这样,双方在离目的地4英里左右的地方打了一会儿各自撤退了。
事实上,美国人比英*自己还操心。上一次也是英*29旅下属的皇家奥斯特来复枪营遭 围歼,英国方面对此意见颇多,影响了盟友之间的关系。因此24日下午15时左右,美3第师师长索尔通知29旅旅长布罗迪,他将组织一个特遣队于25日早上去营救,并问该营现在情况如何。布罗迪含糊地回答说:“有点难办。”这个词在英语中并没有非常急迫的含义,因此索尔也就没有太上心,毕竟其他各线还在遭受 攻击。
接着,新任“联合和国*”司令李奇微和美第8集团*司令范弗里特、美第1**长米尔本到索尔的师部视察,并询问了为何还未派特遣队去营救英国营。索尔表示特遣队还未集结,先下令让该营坚守不动,或许能拖住敌人的进攻,对整个阵线的稳固是有利的。美*紧急向该营空投了弹药,营长卡恩接到这个命令后非常绝望,他表示:“我的部队已经不再是一支有效的作战力量了。”当时他们有许多伤员。
格罗斯特营士兵
25日晨,美*集结特遣队,包括65团两个营及配属第64坦克营和第10野战炮兵营,以20辆坦克开路,并以8架飞机配合,企图靠近格罗斯特。遭到 阻击以后,美*坦克围城一圈,四处扫射,慢慢移动。 战士从侧面的小沟地靠近坦克群,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炸毁了不少坦克,美*始终无法靠近该营最终只能退去。
与此同时,美第1*一个坦克连与南朝鲜第1师12团,企图从西侧向格罗斯特营靠近。 师团9连的战士早已埋伏在这里,仅仅打了10多分钟,南朝鲜*就伤亡余人,5辆坦克被击毁,南朝鲜*见无法突破防线,立即溃去。
多次尝试无功而返,29旅旅长绝望地通知格罗斯特营长卡恩自行突围,但此时该营已经被死死地围在高地上。带着伤员自然无法突围,营长卡恩下令所有伤亡留在阵地上,能够作战的人分成小组突围。这些突围的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冲出包围圈,大多被歼灭,营长卡恩和副官霍克利都被俘虏。
卡恩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弄清楚当年卡恩营长下令伤亡留守阵地,自己率部突围是基于何种考虑了。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卡恩被释放回国,英国颁发给他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美国陆*颁发给他优异服务十字勋章,战后韩国将该营被歼灭的高地命名为格罗斯特山。曾有人对卡恩的行为提出过质疑,但心灰意冷的卡恩也无意于回应这些质疑,他选择了退役隐居,于年去世。
倒是被俘虏的上尉副官霍克利的经历比较传奇。这位老兄在战俘营内先后6次逃跑,不过都以失败告终。他回到国内后,故事被传开,受到英雄般的待遇。此后他的人生迎来了拐点,在仕途上节节高升,加上几次参与英国*事行动立下战功,到年走上人生巅峰,他被任命为北约北欧方面*总司令,授予上将*衔,并于年退役。
退役后的霍克利闲着没事做,写了一本叫《TheBritishPartintheKoreanWar》的书,书中他写道:“我当了一辈子兵,同德国兵、中国兵打过仗,也看过美国兵、苏联兵打仗。中国兵比他们都优秀,我很赞赏他们。”很显然霍克利被 的表现所折服,不论是战斗力还是对俘虏的优待。在英语词汇当中“优秀”这个词更多是对素质和品德等方面的赞美。当年中国*队缺乏重武器,很难说在战斗力上处于世界一流,不过中国士兵在服从命令、组织严密、执行力等方面的表现却是其他国家的部队难以企及的,而这正是战斗力的基本保障。
霍克利